洋河酒厂的发展史,之后是如何开启洋河的逆袭之路?( 二 )


1987年国家经委在贵阳召开酿酒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优质、低度、高效益、多品种、低消耗”的方针,逐步实现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 。尤其在第五届评酒会上,53款优质酒有20多款都是不足40度的低度酒,低度洋河也包含其中 。低度酒是受到国家鼓励和行业承认的,每一个酒厂开发低度酒都是合情合理 。
开辟绵柔风格:
洋河开辟了白酒中的绵柔风格,这种风格既不同于川派浓香的陈香窖香突出,也不同于传统江淮酒派的“幽兰淡雅” 。将酒中容易造成上头的杂质和大分子过滤,只保留小分子,这样能够实现不上头以及醒酒快 。早期的蓝色经典就是先投放到长三角地区的商务、政务市场 。

洋河酒厂的发展史,之后是如何开启洋河的逆袭之路?

文章插图
洋河的蓝色经典的口感一改传统白酒的凌冽、辛辣之感,反倒是非常的软绵柔和,入口的辛辣之感大大减少,而且醒酒快不易上头 。就凭借这一点,蓝色经典在长三角的商务、政务市场迅速火爆,并且席卷全国 。

洋河酒厂的发展史,之后是如何开启洋河的逆袭之路?

文章插图
2014年沈怡方、梁邦昌、季克良、高景炎等九位白酒泰斗向洋河赠送了有上述九名专家签名的“绵柔鼻祖”书法作品 。洋河的绵柔风格得到业界承认,并且已经影响了江淮地区乃至全国的许多名酒,甚至连五粮液这样的大佬都受到影响推出了“绵柔尖庄” 。
4、洋河的争议之处:广告酒、酒质差:
都说洋河是广告酒,酒质与价格不匹配,但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2003年—2010年洋河崛起的这段时间内,确实为蓝色经典投放了大量的广告,广告之多堪称狂轰滥炸 。“蓝色经典,男人的情怀”和“中国梦,梦之蓝”也然很多人记住了洋河 。2011年之后洋河也陆续减少了广告在营销费用中的比重,广告也没有以前那么密集了 。洋河现在的广告并不是很多,而且营销费用也并不是排在行业前列 。
说洋河是广告酒归根到底还是认为洋河的酒质差 。此前我问过一些人对待洋河“海天梦”的态度,有一部分就是因为不习惯洋河的绵柔,他们认为酒就一定要凌冽一点,软绵绵的那叫白酒吗?还有一些人可能都没有喝过或是很少接触洋河,只是听别人说洋河酒质差,自己也跟着说洋河酒质差,可是又说不出来差在哪里 。
所以针对洋河的酒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有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因为洋河的酒质差,而是个人的口感不习惯 。
基酒外购:
基酒外购在洋河发展的历程上确实存在,尤其是在2010年左右曝出洋河外购四川的基酒 。洋河酒厂当时也承认了,是因为当时自己的产能不足,外购的基酒主要用来生产中低端白酒 。收购双沟酒业有一方面的目的也是为了扩大产能 。

洋河酒厂的发展史,之后是如何开启洋河的逆袭之路?

文章插图
随着洋河的产能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基本能够实现产销平衡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洋河股份白酒产量分别为21.16万吨、17.93万吨和16.15万吨;与此同时,其白酒销量分别为21.41万吨、18.60万吨和15.58万吨 。这个数据虽然是包含双沟酒业的,但是也能看到基本上苏酒集团的产能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
限制双沟发展:
2010年洋河对双沟酒业实现控股;2011年洋河对双沟酒业实现完全并购 。在收购的前期,洋河确实在压制双沟的发展,当年茅台收购习酒之后也在压制习酒的发展 。当时刚推出梦之蓝,为了避免同类竞争,洋河只能将重心放在自己的蓝色经典上面 。
在江苏,双沟曾经是和洋河齐名的两大名酒,2019年洋河实现营业额231亿左右,而双沟酒才有21.45亿元,连洋河的零头都不够 。2020年苏酒集团实现白酒产量约为16.15万吨,其中洋河为122366吨,而双沟只有38127吨,连洋河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