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酒厂的发展史,之后是如何开启洋河的逆袭之路?

1、洋河的发展史:1949年地方政府在整合几家私人酒坊的基础上建立了国营洋河酒厂,在洋河酒厂发展的初期洋河生产清香酒,采用地缸和水泥窖发酵 。六十年代洋河和双沟是江苏省最著名的两款酒,1963年洋河参加第二届名酒评选,不仅没有被评上国家级名酒,甚至连国优酒都没评上 。
直到70年代,洋河酒厂改生产清香酒为浓香酒,浓香型洋河大曲诞生 。1979年洋河大曲再次参加第三届名酒评选,这次顺利成为了“新八大名酒”,在此后的两届继续蝉联国家级名酒 。八十年代中期,洋河是第一个浓香酒中产能破万吨的酒厂;九十年代洋河大曲曾一度占据了江苏省40%的白酒市场 。
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广告酒、假酒案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洋河酒厂开始走向衰落 。2002年洋河全年营收不足4亿元,酒厂甚至都要靠裁员来维持生产,一度面临停产的风险 。2003年洋河酒厂改制成功,推出了蓝色经典系列,之后便开启了洋河的逆袭之路 。
2、洋河和苏酒集团:洋河和双沟在上世纪是江苏省内并驾齐驱的两大名酒,到九十年代末两家酒厂的实力仍是不相上下 。经历了残酷的九十年代,两家酒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衰落 。2003年洋河开始崛起,从2010年到现在连续十二年蝉联中国白酒前三甲 。在2012年洋河的市值短暂地超过了五粮液,是白酒界公认的黑马 。

洋河酒厂的发展史,之后是如何开启洋河的逆袭之路?

文章插图
为了能够振兴苏酒,并且放心地开辟省外市场,2010年洋河收购了双沟,并组建了苏酒集团 。洋河的走出去非常成功,2011年营业额比2010年增长了50亿左右 。苏酒集团本身就是以洋河为主导,拥有洋河、双沟、蓝色经典、双沟珍宝坊、梦之蓝五个中国驰名商标 。

洋河酒厂的发展史,之后是如何开启洋河的逆袭之路?

文章插图
宿迁市也因为拥有洋河和双沟两大名酒而被评为酒都 。2016年洋河收购贵州贵酒有限责任公司,苏酒集团再次扩员,成为拥有“两种香型、三大生产基地”的全国知名白酒集团,产品逐步布局全国 。
3、洋河酒厂的三次创新:创制人工老窖:
在生产清香型白酒的时候,洋河自己搞创新发明了水泥窖,但是第二届评酒会落选也证明水泥窖并不是很成功 。因为洋河没有获奖,所以被地方政府一顿批,一个“酒质不行”让洋河酒厂上下很不是滋味 。第二届评酒会上八款名酒浓香酒占了四款,酒厂的技术人员梁邦昌看到了这一点,于是要求酒厂要生产浓香酒 。

洋河酒厂的发展史,之后是如何开启洋河的逆袭之路?

文章插图
生产浓香酒需要泥窖,而建成一口泥窖到生香、投入使用需要四年的时间,从四川引进窖泥和微生物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当地 。在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梁邦昌发现水泥窖上有一部分窖泥,高粱等原料在这个窖池发酵后,散发出特殊的香味 。在后面的研发中明白了泥窖的窖泥可以实现人工培育,酒厂下定决心砸了六、七百口地缸和水泥窖,改用了泥窖 。
人工老窖新技术的成功,使得洋河酒厂只需要用一年多时间,就能生产出相当于30至50年老窖的好酒来 。这项高端技术是全国首创,当时梁邦昌据此发表的论文《浓香型大曲酒的人工老窖和发酵工艺》,被业内广泛认可和采用 。
开发低度酒:
在80年代之前,国内白酒绝大多数都是五六十度的高度酒,既耗费粮食,并且产量还不高 。1977年洋河着手开始研制低度酒,1980年命名为“羊禾牌洋河大曲”(38度);1985年,28度、18度洋河大曲相继研制成功 。后来推出的蓝色经典也有很多四十多度的中度酒 。洋河的低度酒技术走在全国前列,在第四、第五届名酒评选上,低度洋河被评为国家级优质酒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