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下降原因是什么 中国出生人口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本文主要结论(1)2021年中国仅出生1062万人,无论从绝对数还是相对比例来看,均为建国以来最低水平 。
(2)20-30岁、20-35岁女性人口规模高峰分别出现在1993年、1997年,此后阶段性波动性下降,2021年两者规模分别为15239、18851万人 。近几年育龄女性人口规模的下降,不足以完全解释出生人口更大幅度的下降 。
(3)以出生人口占某年龄段育龄女性人口比重近似衡量“生育率”,我们发现20-30岁生育率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下降为8%以下,2019、2020年更连续跌破7%、6%两个整数关口,形势不容乐观 。
(4)出生人口变动主要受到“生育率”变动、育龄育龄女性人口规模变动两个因素影响,在不同时期,两者影响力大小有所不同 。2017-2021年,出生人口大幅下降主要由于“生育率”大幅走低所致,育龄女性人口规模影响较小 。当前若要提升出生人口数,并非某些观点指出的受限于育龄女性人口规模而无法提升,降低儿童抚育成本、加快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对儿童进行抵税与补贴等措施都是提高“生育率”的有效手段 。
二、前言据国家统计局消息,中国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总人口较上年末增加48万人 。消息一出,引发公众普遍关注 。一般来说,出生人口取决于两个因素(育龄妇女减少、生育意愿走低,如何扭转中国出生人口下降趋势):一是处于生育期的妇女人数,二是生育率,此外,其他因素引发的出生人口,主要由于数据统计不准确造成,应可忽略不计 。
一些媒体认为育龄女性数下降是出生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而民间则普遍认为女性受教育程度、经济压力大、抚育成本高等是主要原因 。本文期望能从数据出发,阐明中国出生人口形势,研判出生人口下降原因 。
本文用到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Wind等 。
三、分析过程【出生人口下降原因是什么 中国出生人口及影响因素分析】3.1 历年出生人口变动
不计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可粗略将中国历年出生人口划分为4个阶段:
阶段1(1949-1972年):高出生阶段,这个阶段内每年出生人口较多,维持在2000万以上,1963-1972年每年出生人口更在2500万以上 。
阶段2(1973-1997年):波动阶段,这个阶段内由于受到计划生育松紧程度不一、人口惯性等影响,每年出生人口波动较大,1977-1980年在1800万以下,1986-1990又增长至2300万以上 。
阶段3(1998-2017年):稳定阶段,此阶段内人口出生较为稳定,大部分时间维持在1500-1700万之间 。
阶段4(2018年及之后):快速下降阶段,由于育龄女性人口规模下降、生育率低迷、二胎生育意愿短时释放完毕等因素,出生人口大幅下降,2021年仅出生1062万人,为建国以来最低水平 。

出生人口下降原因是什么 中国出生人口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插图
图1. 1949-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
3.2 历年育龄女性人口规模变动
以出生人口数据为基础,同时考虑出生性别比(利用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进行线性插值),在不考虑35岁之前死亡的前提下,得到1979-2021年处于20-30、20-35岁之间的育龄女性人口数 。
20-30岁女性人口规模高峰出现在1993年,为13377万人,此后波动,但整体下降,2021年为9508万人 。20-35岁女性人口规模高峰出现在1997年,为18851万人,此后趋势也为阶段波动性下降,2021年为15239万人 。虽然近几年育龄女性人口规模下降,但不足以完全解释出生人口更大幅度的下降 。
出生人口下降原因是什么 中国出生人口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插图
图2. 1979-2021年中国育龄女性人口规模
3.3 历年出生人口-育龄女性人口占比变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