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盆地中千年不变的中心城市( 二 )


成都平原河流众多 , 整体属于岷江、沱江两大水系 。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盆地中千年不变的中心城市

文章插图
紫色土在四川盆地的分布最广 , 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8% , 占耕地总面积的68.7% , 生产潜力巨大 。
成都平原河流众多 , 整体属于岷江、沱江两大水系 , 其扇状分流外加自秦代便开始修建的灌溉沟渠 , 使得成都平原平均每隔2.5公里便有一条河流 ,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高达42.98亿立方米 。再加上土壤类型主要以水稻土、紫色土为主 , 兼有地带性的黄壤、黄棕壤以及石灰土等岩性土 , 特别是在紫红色砂岩和页岩上风化形成的紫色土 , 富含碳酸钙 , 呈中性或微碱性 , 有机质含量虽低 , 但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高 , 农业利用价值很高 。
都江堰等一系列水利设施修建完成 , 成都平原不再频遭水患之后 , 便完全承担起了四川盆地内精华农业区的重任 。
成都平原平均每隔2.5公里便有一条河流 ,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高达42.98亿立方米 。
所以在农业文明主导的古典时代 , 成都平原具备了成为“天府之国”的所有条件 , 于是在都江堰等一系列水利设施修建完成 , 成都平原不再频遭水患之后 , 便完全承担起了四川盆地内精华农业区的重任 。要知道相比南充、遂宁、广安所在的川中丘陵和重庆所在的川东平行岭谷 , 川西的成都平原凭借农耕的优势 , 足以成为整个四川盆地的核心地缘板块 。
一望无际的田野平坦肥沃 , 流水蜿蜒 , 与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交织在一起的是围绕村落自然分布的树木
由农田—乡村聚落—树林—丘陵形成的景观镶嵌体 , 造就了成都平原多样化、极富美感的农业景观格局 。
2、占据地利的成都
在成都平原 , 一望无际的田野平坦肥沃 , 流水蜿蜒 , 与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交织在一起的是围绕村落自然分布的树木 , 翠竹高林掩映之间 , 数户农家比邻聚居 。鲜明的道路走向、有序而又多样的田块肌理 , 加上随机点缀的大小不一的林地斑块 , 包围农田的连绵起伏的群山 , 形成了成都平原的地域景观特征 。这种由农田—乡村聚落—树林—丘陵形成的景观镶嵌体 , 造就了成都平原多样化、极富美感的农业景观格局 , 悄然传递着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农耕文化 。
翠竹高林掩映之间 , 数户农家比邻聚居 , 是成都平原林盘的特征 。
由于东西两侧被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包夹 , 成都平原的对外联系通道主要是南北两个方向 。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 在《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记载:成都平原“沃野千里 , 号为陆海 , 旱则引水浸润 , 雨则堵塞水门 , 故记曰水旱从人 , 不知饥馑 , 时无荒年 , 天下谓之天府也 。” 这个“天府”并不只是物产的富足 , 更有安全上的 。由于东西两侧被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包夹 , 成都平原的对外联系通道主要是南北两个方向 , 属于一个半封闭地带 , 所以居于中心位置的成都 , 不仅影响力便于辐射整个平原 , 而且便于集中力量组织防御 , 应对战争的洗劫 , 是古代上佳的城市选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