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盆地中千年不变的中心城市( 三 )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民谚 , 正是形容这里是农耕时代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国 , 
于是便有了“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民谚 , 正是形容这里是农耕时代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国 。成都也正是得益于成都平原独特的地缘优势 , 两千年来城名未改 , 城址未迁 , 无论世事变迁 , 山雨欲来 , 都以一种从容的姿态 , 闲庭信步 。然而“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 成都也经历过远古洪荒 , 荆棘川泽 。于是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 , “蚕丛及鱼凫 , 开国何茫然 , 尔乃四万八千岁 , 不与秦塞通人烟” 。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盆地中千年不变的中心城市

文章插图
公元前316年 , 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人覆灭蜀国 , 古蜀文明就此终结 。
秦国按照郡县制在蜀地设蜀郡 , 其郡府就是成都 。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 , 成都平原上的文明就自成一体 , 后世称为“古蜀文明” , 与中原文明齐驾并驱 , 一同形成了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结构 。持续了数个世纪后到公元前316年 , 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人覆灭蜀国 , 古蜀文明就此终结 。随后秦国按照郡县制在蜀地设蜀郡 , 其郡府就是成都 。自此成都平原的历史变得清晰可辨 , 同时也作为粮仓供应着秦国征伐山东六国 。
汉承秦制仍为蜀郡 , 在汉代13刺史部中 , 属于益州刺史辖区 , 首府仍为成都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盆地中千年不变的中心城市

文章插图
汉末诸葛亮在《隆中对》也说“益州沃野千里 , 天府之土 。” 。
到了汉代 , 承袭秦制仍为蜀郡 , 但成都平原东北也分出了广汉郡 , 不过在汉代13刺史部中 , 属于益州刺史辖区 , 首府仍为成都 , 时称益州 。而益州之名延续了1000多年 , 直到元朝时方才终止 。至于成都平原何时被冠以“天府之国”的美誉 , 大概是在东汉时 , 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的史学家班固在《两汉赋》中说“郊野之富 , 号曰近蜀 。”可知成都平原的富庶己超过了关中 , 汉末诸葛亮在《隆中对》也说“益州沃野千里 , 天府之土 。” 。
成都平原的繁盛发达 , 就是得益于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缔造的冷兵器时代大后方
居于平原中心地位的成都成为带领着西南地区发展的领头羊 。
甚至成都还曾过一段“陪都”经历 , 那是因“安史之乱”唐玄宗逃难于成都 ,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时 , 成都一度成为唐朝的另一统治中心“南京” 。成都平原的繁盛发达 , 就是得益于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缔造的冷兵器时代大后方 , 同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加持 , 使得成都平原粮食产量一直很稳定 , 即便是国家败落 , 军阀割据的近代 , 依然如此 。所以当改开后 , 成都平原城镇化进程迅速 , 居于平原中心地位的成都甚至成为带领着西南地区发展的领头羊 。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盆地中千年不变的中心城市

文章插图
从建国初一环内的29.9平方公里辖区 , 到现在七环的14335平方公里辖区 , 成都一直走在扩张的路上 。
不过成都的城市发展也到了瓶颈期 , 从建国初一环内的29.9平方公里辖区 , 到现在七环的14335平方公里辖区 , 成都一直走在扩张的路上 。1958年撤销崇宁县并入郫县 , 其他部分并入彭县、灌县;1959年简阳县龙泉驿区改为成都市龙泉驿区;1960年新都县金堂县合并为成都市青白江区 。1965年撤销新繁县划归新都县 , 撤销华阳县划归双流县 。1976年温江地区的双流县、金堂县划归成都市;1983年温江专区撤销 , 所辖12个区县划入成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