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咏蝉名作欣赏 咏蝉三绝哪首是你的最爱

西晋文学家陆云在《寒蝉赋》中这样评价蝉:“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 。”认为蝉有五德:文、清、廉、俭和信 。由于蝉有这些美德,蝉也就成为文人墨客们托物言志吟咏的对象,大量的咏蝉诗因此被创作出来 。
在诗歌繁荣的唐代,有三首著名的“咏蝉诗”,被称为“咏蝉三绝”: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 。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虞世南云“居高声自远”,骆宾王“清畏人知”,义山“本以高难饱”语,皆善言蝉之德 。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 。
这三首“咏蝉诗”各有千秋,一直为后世所称道,是咏蝉诗中的名作,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三首咏蝉名作 。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三首咏蝉名作欣赏 咏蝉三绝哪首是你的最爱

文章插图
这首咏物诗通过对蝉的姿态、习性、居所、鸣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表达了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全诗托物比兴,诗人以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形象完整丰满,韵味含蓄深长,描写动静结合,细致入微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哲思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对此加以否定,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此诗作于作者患难之中,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
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灵光”,而且有时须作“龙吟”,以发“仙声” 。杨炯的《从军行》与杜甫的《蜀相》两首诗若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的“龙吟”句殿后,直抒胸臆,剖献“诗心”,则全篇就黯然无光了 。《在狱咏蝉》亦然,尾联诗人愤情冲天,勃发“龙吟”,喷出蕴蓄许久的真情:“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遂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这颗诚心恰如其序文所说:“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宁饮坠露也要保持“韵姿” 。正是这裂帛一问,才使《在狱咏蝉》成为唐诗中的名篇,超然于初唐诸宫体艳诗之上 。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三首咏蝉名作欣赏 咏蝉三绝哪首是你的最爱】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