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要身心同养,学会照顾身体的本能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但讲究养生的人多,会养生的人却很少,能做到的更寥寥无几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现代人养生,很多都是三分钟热度,即便是有长性者,也多是只养了身 。
事实上,中医养生要做到形神同养,这涉及到身、心两个方面,而养身和养心往往又是“双标”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养身讲究的是遵从本能,无论是补充营养还是治疗疾病,都是离本能越近越好,而养心却是离本能越远越好,是把人往更高文明上推进 。

养生要身心同养,学会照顾身体的本能

文章插图
养身要遵从本能,五谷为养
现在痛风高发,但这种病在二十多年前的我国却很少见,这是为什么呢?
要想知道原因,首先我们先要了解痛风的起源 。痛风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又被称为“宫廷病”,最先见于西方宫廷 。当时的西方宫廷,鹅肝、奶油吃得太多,皇族太过肥胖,以至于诱发了代谢问题 。
换句话说,痛风是一种吃出来的疾病 。现代社会,饮食种类日渐丰富,美食好酒已成为常态,但在营养日渐丰富的同时,痛风也在中国成了常见病 。
养生要身心同养,学会照顾身体的本能

文章插图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中国没有所谓的“宫廷病”呢?
中国之所以没有,原因在于中国的宫廷菜,虽然多是猴头、银耳、海参、鱼翅之类的山珍海味,但是实际热量却不是很高 。而且,中国的宫廷养生一直垂范着民间,比如乾隆爷每天必吃的“清宫八珍糕”,也就是现在“江中猴姑米稀”的前身 。
它们对食材的选择,遵的是《黄帝内经》“五谷为养”的食物排序:用大米和一众健脾的“药食同源”之品做成点心 。事实上,粮食在宫廷饮食中始终很有地位,就是因为粮食多入脾经,脾又被称为“后天之本”,是吸收营养运输营养的身体本能 。
养生要身心同养,学会照顾身体的本能

文章插图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饥饿时最想吃的是粮食,或是因低血糖而头晕甚至昏厥时,马上补充的一定是稀粥、米汤或者糖水,而不是鸡汤 。
这其实就是身体为了尽快获取能量的本能 。人活着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这三大营养物质中,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粮食,转化为能量的速度最快 。
至于那些总想吃猪蹄、炸鸡的人,很明显不是因为饿,而是因为馋,这个馋不是身体的需求,而是远离本能的心理需求,如果一味地满足,就会偏离养身的目的 。
养心要克制本能,欲望与实力相匹配
审美上讲究“真、善、美”,从这个排序就知道,“美”比“真”的层次要高,因为“真”更多的是本能的体现,“善”则是在本能之上做调整,不能因为想做真实的自己而妨碍或者伤害别人,“美”则是遵守本能,且符合社会各种准则之后的显现 。
再比如妓女、歌女、才女,这个高低排序不言自明 。妓女,出卖的是本能,一直是社会底层;歌女则靠技艺吃饭,可以因“卖艺不卖身”而受人敬重;而才女远远超过了寻常智力的基线,自然要更高级 。
欲望就是本能,是活着的原动力,所以人不能没有欲望 。比如,看着明星“养眼”而追星,这说明人的心还没老 。这种对异性美的贪图,说白了是基因所致,因为任何生物都有选择“优良品种”为自己延续后代的本能,肉眼可见的美,就是“优良品种”的外在表现 。
但如果痴迷于追星,类似“五十多岁的大妈非要嫁靳东”,层次就略显低级了 。首先,自己没能超越繁殖本能,同时还连累靳东,楞是把人家从演员变成了她自己的“生殖图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