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家在冬至这一天还举行“还天愿”仪式 。在年初所许下的一些心愿如果实现了,都必须在这一天还愿 。清人徐士宏的《吴中竹枝词》写道:“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 。毕竟句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 。”描述的就是过冬至的情形 。
对此,傅功振表示,冬至吃饺子的核心理念是在重要的一天里感受家庭团聚的力量,以及对家宴这种形式的形成和保护,“说大一点,冬至这一天,全家人团聚吃饺子对家庭美满、对社会和谐都有好处” 。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节气漫谈
画图“数九”,每天一笔
在故宫养心殿后殿,挂有一幅图,上书“管城春满”,下面如九宫格一般,从右到左,写有九个双钩空心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个字(繁体字)都是九笔 。读起来诗不诗,词不词,如果不懂民俗,可能会一头雾水 。这其实和冬至“交九”,进入“数九寒天”有关 。
大约从宋代开始,民间有了“数九”的习俗,是指自冬至始九天为一个周期,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民间广为流传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 。
从元代开始,从皇宫到民间都时兴画“九九消寒图”,有文字形、铜钱形、梅花形、葫芦形等多种 。明朝刘侗的《帝京景物略》说:“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 。”在众多消寒笔墨游戏中,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最为著名 。据清吴振棫所著《养吉斋丛录》记载,此为道光初年御制 。由宫中懋勤殿制成待填写的消寒图,四周采用木框插榫而成,并裱以纸绫 。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 。还有一种深受文人雅士所喜爱的“九九迎春联”,如“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 。从冬至起,按日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全联填完,则春暖花开 。
与此相似的,古人还画“九九消寒表”,九行八十一格,自冬至起,日涂一格,相传有明朝刘伯温所传口诀:“上阴下晴雪中心,左风右雨两分清,九九八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耕作勤 。”等到数九结束,实际成了一张天气情况记录图 。这还不够,入九以后,文人墨客往往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没想到在萧瑟的隆冬时节,古代的文人墨客还有这样的雅兴吧 。华商报记者 路洁
冬至食俗
冬至吃饺子纪念张仲景
中国人都知道冬至要吃饺子,要不然会冻掉耳朵 。缘何会有这种节俗呢?相传汉朝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就叫其弟子搭起医棚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下锅煮熟后给人们吃 。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有了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 。
而和过年一样,有些地方冬至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 。冬至汤圆又叫“冬至团”,在江南尤为盛行 。有诗云:“家家捣米作团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闽南、潮汕和台湾把冬至吃汤圆叫吃甜丸,人们在这一天用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盼望明年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 。
- 风水该不该相信 风水不是万能的吗吗
- 唐昭陵风水讲解 唐昭陵风水怎么样
- 平果新安镇 平果县风水宝地
- 2021年风水布局及吉凶方位化解 二O二一年风水布局
- 看风水能量仪 好的血压仪
- 紫藤风水禁忌养护注意事项有哪些
- 好风水宝地的明显特征 钦州市东楼风水宝地在哪
- 餐桌坏了影响风水吗 餐桌破损了影响风水吗
- 新密青屏山城怎么样 密县青屏山砖塔是镇风水的吗
- 风水灯的说法 风水一盏灯详解原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