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大师赖布衣故事 赖布衣风水口诀



风水大师赖布衣故事 赖布衣风水口诀

文章插图
2018年行将结束,我们也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民俗、节气研究专家傅功振认为,冬至是古代顺天应时这个二十四节气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点 。这个时期,围绕着祭天、祭祖为主的感恩文化而形成的民俗和礼仪,直到今天还影响深远 。
冬至从季节上完全进入深冬
冬至是很有意思的一天,它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过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夜间则渐渐变短 。傅功振认为,冬至在气候、物候上的一个重要意义是,标志着冬天完全进入了深冬,“二十四节气从汉代基本确立,冬至是24节气当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时间,因此它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 。从汉代以来,它就是作为人们心目中的小年而存在,它表示冬季从季节上完全进入了深冬” 。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 。就是说,冬至时阴寒最甚,但同时,“冬至一阳生”,从冬至开始,阳气就要回升了 。《史记·律出》云:“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 。”杜甫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冬至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故冬至贺而夏至不贺 。由此冬至日也称为“一阳节” 。
傅功振认为,冬至的重要性和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有关,“冬至蕴含着最丰富的阴阳哲学,阴阳达到某种极致,而后又此消彼长,它也给让二十四节气借鉴了阴阳平衡这个概念,里面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智慧 。”
古人为何如此重视冬至?
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冬至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但在古代却完全不同,甚至冬至还曾是岁首 。周代是以天干地支来记时序的,一年十二月是以十二地支来分别代表的,子月称“建子”,即冬月,今农历十一月,故冬至为岁首,也就是子月为“正月”,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冬至已经是年了 。后虽改历但旧俗仍传,所以很多地区有冬至过后人增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
汉代之后,确立冬至为“冬节”,官府有一套隆重的祝贺仪式,叫“贺冬”,例行放假 。汉时过冬至,还有赠送鞋袜之俗,至今在一些地方仍有保留 。曹植《冬至献袜颂表》写道:“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苏” 。到魏晋以后,朝廷又在这天举行盛大的朝会,典礼仪式的规模仅次于元旦朝会 。皇帝要在典礼上接受各国、周边民族的使臣以及文武百官的上表祝贺,称为朝贺礼 。宋代还专门制定了冬至节大朝会的仪卫兵仗 。
“古代,冬至时节帝王们都要到郊外祭天祭祖,可见对于冬至重要性的重视 。”傅功振认为,古代冬至备受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冬至代表的阴阳运行说被古人非常看重,“它的特殊时间节点和代表阴阳运行的独一性印证了它的重要性 。在古代,每逢这种节点,都一定要祭天、祭祖 。这是一种中华民族感恩和孝文化的体现 。”傅功振说道 。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因冬至节礼多于常节,所以至今还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谈到冬至的民间习俗,所有人都知道是“吃饺子”,但旧时,冬至要吃团圆饭 。冬至的前一天称“冬至夜”,一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吃冬至夜饭,家人相互劝酒畅饮,叫饮“节酒” 。如有出门在外不能归家的,也要留个座位,摆副碗筷,象征性地盛些饭菜,以表团圆之意 。吃夜饭前,先祭祖宗,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其仪式的隆重和除夕相似 。冬至那天的早晨称“冬至朝”,一般都在中午前祭奠祖先,午餐家人团聚 。小辈要到长辈处拜谒,称贺节,一切礼仪如过年,长辈则向小辈发小年钱,又叫压冬钱,并送些瓜子干果之类的给小孩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