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钉叫唇钉 打唇钉的风水


惜福当惜物 锔瓷成非遗
——看古人是如何爱碗惜物的
有一谜语:“颜色白如雪,身子硬如铁,一日洗三遍,夜晚柜中歇” 。打一生活用品 。我想不论年长还是年幼都会脱口而出——碗 。

下巴钉叫唇钉 打唇钉的风水

文章插图
破碗破补为惜物
“孩提破碗是经常,最怕叱呵挨耳光” 。碗不仅是生活器皿,还借喻着人生的“饭碗” 。因此,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想用“碎碎”平安来搪塞打破“饭碗”的行为,除了“呵斥耳光”,那是很难平静地平复长者的怒气的 。于是乎,“食不言”就成了家训 。吃饭要“聚精专吃”,目的之一就是“保碗” 。
“破碗”代表着不吉利 。生活中,店家也绝不能用残破的碗来招待宾客 。因为只有在乞讨、坐牢或断头时才用破碗 。
碗破了,也不能轻易言弃 。看看古人是如何爱碗惜碗的 。

下巴钉叫唇钉 打唇钉的风水

文章插图
这只碗淘于数年前的太原南宫 。撇口,直径18厘米,高度8.5厘米 。整体胎质坚硬瓷实,器身较薄可透光,釉色白中带青,圈足直立,底径8厘米 。足心内画绘有青花双圈,圈中印章般青花款 。碗内心底绘一株青花兰草 。外壁绘有两组青花喜鹊登梅纹图,对称地绘满外壁:在梅树的虬枝上,两只喜鹊张嘴鸣叫,振翅欲飞,画风洒脱,动感十足 。最难得的是树上的朵朵梅花竟是“堆白”而成,宛如寒冬腊梅 。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喜鹊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好一幅吉祥喜庆的画片 。器形、胎质、釉色、底足…没错,清早期奔康的民窑器物 。哎,可惜是残器——浑身开有多处裂纹,外壁有20多个锔钉修补 。
可就是这24个锔钉,这只残碗好似心头肉一样,让我阔绰拿下 。除了年份,这只碗更让我动心的恰恰就是满身裂纹残而不缺的美,一种古老的金属与瓷器碰撞而形成的民间手艺——锔瓷之美 。
锔艺锔活成非遗
收藏瓷器有句老话:“瓷器起毛,不值一毛 。”意思是说,瓷器口沿由于极小磕碰,摸上去有些剌手,就不值钱了 。更不用说裂纹破痕了 。其原因与瓷器本身的材质和不易修复有关 。瓷器器身薄,身子骨脆,在其身上动刀动钻,犹如鸡蛋与石头碰撞,皮肉与利刃相搏 。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而中国的古代工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真正地在瓷器身上玩起了刀枪利刃,并使得一件件瓷器“死而复生” 。这种民间手艺叫“锔瓷” 。

下巴钉叫唇钉 打唇钉的风水

文章插图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锔瓷”这一手艺: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对于瓷器的残缺部分,则用银高温融化后补回,或用锡等材料镶嵌完好 。使其恢复原样,既能再使用,又有观赏价值 。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看到街边“锔瓷”的场景 。明代旅居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见闻札记》中对于锔瓷技艺有着这样的记载:“这种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破裂,而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 。”
【下巴钉叫唇钉 打唇钉的风水】

下巴钉叫唇钉 打唇钉的风水

文章插图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仍然能看到挑着一副担子,走街串巷的“锔瓷匠” 。我在童年时候曾依稀见过锔碗锔缸锔漏锅 。那时的匠人肩挑一副担子走街串巷,一头是一个带有抽屉的小木柜,小木柜上面放着锔碗锔缸用的弓子,并有一个支架,上挂铜制小圆盘,用铁链悬系着 。铜盘两边各拴一个小铜碗,走动时,两个铜碗碰撞作响,可以代替吆喝 。担子的另一头放着小木凳,是供匠人坐着干活的 。匠人的主要工具为:金刚钻、小铁碗(扣钻头用),小钳子,小锤子,白灰盒以及装各种规格锔子的小铁盒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