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大家上学的时候都学过 。
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观测到了海市蜃楼 。要是详细讨论海市蜃楼的话,那话就要从戴圣那里说起了 。

文章插图
不是戴胜,是戴圣
雉入大水为蜃
有一本对中国社会影响颇大的古书,叫《礼记》,据说是一位西汉学者“戴圣”编纂的 。他把战国到秦汉之间的礼仪、社会风俗以及自然现象做了总结 。
其中“孟冬之月”(冬季第一个月)会发生这样的自然现象: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就是说,雉鸡会在冬天钻进“大水”,变成蜃(大蛤蜊) 。另一本书《尔雅翼》进一步指出,“大水”就是海 。于是,聂璜在《海错图》中画了一只眼神坚毅地步入海中的雉鸡 。

文章插图
《海错图》里的“雉入大水为蜃”
然后聂璜解释道:雉鸡是山禽,为何我把它算作海物?因为它会钻进海里变成蜃 。所以雉鸡不就和海鸥一样,算是海鸟了吗?
最后,还挺横地加了句:“何疑?” 意思是“有什么好奇怪的?谁不服?”

文章插图
聂璜画的雉鸡,在鸟类学里叫“环颈雉”,是中国最常见的野生雉类 。鸟类千千万,凭什么它能变成大蛤蜊?
聂璜是这么分析的:首先,雉鸡不是一般鸟,是“文明之禽” 。自古以来,鸡类就被人赋予“五德”,如此厉害的鸟,能变成其他厉害的东西,很合理,没毛病 。
另外民间传说,蛇能和雉鸡交配生蛋,蛋遇到雷电就钻进土里,变成蛇形,二三百年后升腾为龙 。如果蛋没遇到雷,就孵出雉来 。聂璜觉得,这种跟隔壁老蛇生下来的雉非同凡响,“必非凡雉,有龙之脉存焉”,化为蜃的一定就是这龙种的雉 。

文章插图
一只在海边散步的环颈雉 。中国沿海广布环颈雉,但它们顶多在海边觅食,不会入海 。
他分析了这么多,其实都没用......
现代人都知道,雉是变不成大蛤蜊的 。个人认为,雉入大水为蜃,其实就是另一个不靠谱传说“雀入大水为蛤”的升级版 。古人觉得水中的小蛤蜊,就像岸边大群的麻雀,于是认为麻雀能变成小蛤蜊 。那大蛤蜊是谁变的?常见野鸟里,环颈雉比较大,就是它了!

文章插图
济南唐冶遗址出土的西周蚌镰 。上古初民会用大蚌壳磨成镰状,收割庄稼,这类制品被称为“蜃器” 。
被怀疑的蜃楼论
虽然中国人没搞清过“蜃”到底是哪种蛤,但“海市蜃楼”可是真实存在的,无数人亲眼目睹,却无法解释,就猜这是蜃吐出的气幻化而成的 。
海市蜃楼长啥样?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有云:“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

文章插图
法国布列塔尼出现的蜃景,右边左边时断时连
但是紧接着,沈括接了句:“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 。”由这句话深挖开去,你会发现,“海市是蜃吐气化成”的说法,在古代并不被广泛认可,很多古人都对此表示怀疑,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明代的郎瑛注意到,海市蜃楼总在春夏出现,而且显现的只是普通景色,不是什么仙宫楼阙 。所以他认为,出现海市的地方,以前可能是陆地,存在“城郭山林”,后来沧海桑田,这些地方沉入海底 。但“春夏之时,地气发生”,水下遗址的影像被地气熏蒸上来,呈现在空中,成为海市 。有点亚特兰蒂斯的意思 。
- 风信子花语 寓意 风信子风信子的花语
- 怎么拉近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 办公室的准确来往规则
- 孕妇一天吃多少颗蓝莓好蓝莓的功效
- 若何应对办公室差异性格的同事
- 若何确立融洽的同事关系?
- 若何掌握好和同事之间的距离
- 提升职场人际关系的6大法宝
- 和同事相处嫌疑的心态不能有
- 控制不住脾性怎么办?教你有艺术的打骂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