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的成语寓意好的( 二 )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
4.一字之师
“一字之师”意思是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 。
成语出处
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

关于一的成语寓意好的

文章插图
成语典故
唐代僧人齐己,对诗文很有兴趣 。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 。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 。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 。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 。”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 。”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 。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
5.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
成语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关于一的成语寓意好的

文章插图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战争不断 。公元前684年,齐国出兵攻打鲁国 。鲁庄公率兵前去长勺,决定与齐军决一死战 。齐军先声夺人,擂起战鼓准备进攻 。鲁庄公刚要率兵应战,却被同来的的曹刿劝住了 。他认为时机不到,劝鲁庄公再等等 。齐军见鲁军没有动静,又一次擂响战鼓,可曹刿还认为时机不到 。齐军见鲁军还是按兵不动,又第三次敲响鼓向他们挑衅 。曹刿当机立断,劝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 。”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声响起,早已摩拳擦掌的鲁军奋勇而上 。齐军三次进攻未果,早已士气大减,疲惫不堪,有的人甚至已经坐下休息 。鲁军的突然出击使他们猝不及防,顿时溃不成军 。战争胜利后,鲁庄公问曹刿说:“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三次鼓后,才能出击呢?”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军队的士气 。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第二遍鼓时,士兵的勇气就已经减退了;第三遍敲鼓,勇气已经耗尽 。这时我军趁机擂鼓而上,士气旺盛之军攻打松懈疲乏之军哪有不胜的道理?”鲁庄公听了曹刿的这番话,不禁称赞道:“将军真是精通战事的奇才啊!”
6.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
成语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关于一的成语寓意好的

文章插图
成语典故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 。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 。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 。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