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下辖乡镇一览 稷山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五 )


稷山板枣神妙,所以它的来历传说也自然神妙 。其实那些神乎其神的传说,都是民间为稷山枣披上的神秘面纱 。稷山枣是由野生酸枣经过人们培育而来的,枣子头大尾小,呈扁状,像板儿,有别于其他名枣,所以称为“板枣” 。它是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丰硕成果,是农耕文明发展的宝贵结晶!
稷山板枣不仅有美丽的观赏价值,良好的食用价值,而且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民间自古就有“一日食三枣,七十不显老”“稷山枣是个宝,强身健体离不了”的俗语 。西晋文学家傅玄在《枣赋》中赞“脆若嚼雪,甘如含蜜……全生卷气,服之如神” 。宋代诗人郭祥正赞红枣:“甜出诸饧上,香居百果前 。”宋代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评红枣曰:“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 。”医学检测证明,红枣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明确记载:“干枣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 。”“通九窍,助十二经 。”稷山板枣长相好,营养价值高,早在1957年就进入国际市场,远销北美、日本和东南亚,1982年在全国常州红枣鉴定会上表现出众,独占鳌头 。近年来,稷山板枣已成为当地兴县战略中的重要品牌,在全国枣品中被誉为“红枣之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
在稷山,人们对枣的喜爱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而且早已上升到精神层次 。枣寓意着红火、甜美、圆满、吉祥,谐音为“早”,常被人们寄予一种美好希望和祝福 。枣的风韵,枣的精神,枣的气质,枣的品格,枣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和化育力量,已深深地影响着稷山的民风民俗,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稷山人 。其香在骨,其韵成魂……
独特的美食稷山是片美食沃土,在这里长出来的美食,任别的地方怎样复制,终究做不出那种韵味来 。稷山美食的独特、奇妙,不仅在于它能撩逗人的嘴瘾,而且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它可以让人饱而生饥,它可以让人垂涎三尺,它可以让人乐而去烦,它可以让人兴而奋起……
麻花要数稷山美食中传统悠久的一种,稷山人普遍叫它“扭股” 。有人说它始创于清乾隆年间,稷山翟店镇西位村有一个在宫廷做饭的御厨,为了讨皇上喜欢,每天生着法儿变换食品花样 。他在面中拌上香油、鸡蛋、芝麻等,把面搓成股儿,两股扭在一起,然后放入滚油锅炸制 。后来这位御厨年老还乡,便把制“扭股”的技艺传到当地民间,于是稷山家家户户都学会了煮“扭股” 。再后来,扭股由两股变成了三股,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不仅好看,而且好吃,人们便赋予扭股一个有感情色彩的别名——麻花 。由此,麻花便四面八方传开来,而稷山村里人还一直叫着它的小名“扭股”,如同叫孩子的小名“狗娃”“狗蛋”一样反而亲切 。
稷山麻花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可信的,但创始时间应该远远早于清朝 。据传早在千年前的隋开皇年间,稷山翟店老街就有一黄姓人开的“品香斋”麻花店 。其麻花精细小巧,状如双龙盘绕,色泽金黄油亮,味道酥香脆爽,每天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唐开元初年,稷山人裴耀卿仼长安令,后调任京兆尹,直至升为尚书右丞相 。他把稷山麻花介绍到朝中,使之成为宫廷佳品 。元时监察御史姚天福,常对家乡麻花赞不绝口,曾力荐元世祖忽必烈品尝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的岳父马永图曾任稷山县令,常带麻花让纪晓岚品尝,纪晓岚不仅细细品味,而且撰文称颂,并把麻花介绍给乾隆皇帝 。其实,稷山麻花的雏形出现远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公元542年,东魏的高欢政权两次攻打西魏的宇文泰,开战之地就是位于稷山的玉壁城 。两次战争均以高欢失败而终,七万将士葬身战祸之中 。“战骨只留荒冢土,萧萧落水尽悲声” 。此后,这里野兽出没,毒蝎横行,凡中毒者,十有半亡 。人们为诅咒毒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家家户户便把和好的面打成长条,扭作蝎子尾巴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以图平安吉祥 。这一风俗至今在稷山一带仍然流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