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陷阱多 哪些职业岗位是陷阱?

招聘陷阱多 哪些职业岗位是陷阱?
招聘陷阱多,哪些职业岗位是陷阱?
借招聘程序员“随手牵羊”。
一家软件公司以招聘程序员为名,在“笔试”中要求求职者编写程序,8名求职者的试题各不相同,但8段程序恰巧合成了一个项目,考试效果则是无一人被任命。专家建议,在不能判断招聘方真实意图的情形下,求职者应注重自己留存一份劳动功效,要求招聘方签字证实,阻止落入“智力陷阱”。
借计件制工种“攻其不备”。
一家工具厂招用钳工,约定月人为为750元,凭证计件数目支付待遇,在上海最低人为尺度上调后,工人提出加薪,但企业注释称“最低人为尺度不适用于计件工”。专家提醒,员工可对劳动定额尺度过高的企业向劳动部门投诉。
招聘期货生意员“醉翁之意不在酒”。
施某到一家公司应聘期货生意员,公司示意立即任命,并要求他付2万元开户操作作为培训,待他付费开户后就不闻不问不予任命。
要求“上岗前先缴费培训”。
一家广告公司招聘档案文员职位,面试中要求应聘者先到某某职校付费加入培训,审核后及格方可任命,但培训竣事后却见告条件不符、岗位已满,不予任命。
“无中生有”骗取汇款。
一家公司通过电子邮件诱骗上网求职者,见告“聘用你为司理助理”,月薪5000元,同时称“公司在外地,希望汇款200元至公司账号,示意应聘诚意”。求职者汇款后就再也联系不上这家公司。
以“见习岗位”为名“混水摸鱼”。
一家公司招聘网络治理员岗位,明确示意月薪为2000元,但招聘后却与员工签署“见习协议”,每月仅支付504元的“见习津贴”。专家指出,宣布见习岗位的用人单元必须具有劳动保障部门见习基地资质,否则不得宣布所谓的见习岗位。
以“考试需买温习资料”为名,实则变相售卖产物。
一家公司要求应聘者支付250元购置“公司资料光盘”,背熟后加入考试,考试及格方可任命。劳动者辛勤温习之后,却发现考试与光盘中资料毫无关系,白白花钱。
“偷梁换柱”招保险署理。
【招聘陷阱多 哪些职业岗位是陷阱?】 一家广告公司招聘“贮备职员”岗位,但在面试中不停询问应聘者营销能力等情形,并先容保险方面的营业。事实上,这家企业是署理一家保险公司招聘保险营业员,为吸引求职者而宣布较为悦耳的岗位名称。对此,专家建议,求职者可在面试中多领会应聘岗位的现实事情内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