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另一面 文人已好色到侍妾竟三年一换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权要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盘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逃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渡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念书十分耐劳,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数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白居易总是悲天悯人,一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样子,还写下了《上阳宫》《琵琶行》同情女子的诗,谁晓得走出了诗歌,他也不外是无行文人。你可以去泡妞,也可以让我们背你的《卖炭翁》,但你不能让我们一边背着你的《卖炭翁》一边目送你泡妞吧?
樊素和小蛮都是白居易的家伎。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她们俩着名,皆因白居易曾经写过着名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着实,白居易那时任刑部侍郎,官正四品,按划定只能蓄女乐三人,但他的家伎除了樊素、小蛮和春草以外,专管吹拉弹唱的家伎就有上百人,还写了一首诗说,“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列位看官,这些都是他的人啊。家伎可真够忙的,既要充当侍妾,要充当女乐舞女,又要充当丫环,而且事关社交。她们的数目、质量、伎艺往往照样主人的职位尊严、经济实力、人品文雅的一种体现。白居易忍不住四处炫耀他的玉人们。
更讨人嫌的是,白居易的《追欢偶作》中写道:“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我家里养的家伎,每过三年多,我就嫌她们老了丑了,又换一批年轻的进来,经常换新鲜货色,十年间换了三次了。果然以此自炫。这时的白居易已是行迁就木,而樊素小蛮,不外十八九,年方潋滟。再看看这位白头翁干的好事:他的密友张愔的妾关盼盼原是徐州官妓,张愔病逝,关盼盼矢志守节,十年不下燕子楼,白居易居然指手画脚,以为她何不索性以死殉夫。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难不成白居易也想让家伎为自己殉葬不成?
【白居易另一面 文人已好色到侍妾竟三年一换】袁枚本是清朝的第一情趣中人(这么说,李渔不知会不会跟我拼命,不外李渔蓄养的家伎要忙着巡回演出赚钱的,没那功夫),琴棋字画无所不精,吃喝玩乐天下第一。呶,就是说“花生米和豆腐干一块品味能吃出火腿味道”的那位妙人。和袁枚比起来,保罗·福塞尔的《格调》算老几。袁枚老夸自己的4位侍妾若何地如花似玉,客人难免充满期待;效果一碰头,一口茶差点喷出来:她们都臃肿矮钝,平庸至极。看来,文人口中的玉人,听听就好,不必认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