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的宝 四周环抱风水宝地好吗


在挂丁村的巴拉河畔南侧,苍松翠柏之中,依偎着一个苗寨,汉名叫背后寨,苗名叫养机(VangJib) 。是因它位居挂丁堡子的后面而得名背后寨,而养机是因山岭过去曾长满杉木而得名,苗语“养机”,汉译即“杉木山岭”之意 。

风水宝地的宝 四周环抱风水宝地好吗

文章插图

【风水宝地的宝 四周环抱风水宝地好吗】两百多年以来,在巴拉河一带广为流传的“五里安三屯,十里安三堡”,是清朝统治阶级对巴拉河一带苗族人民进行残酷镇压的真实历史凭证,清雍正年间,湖广总督张广泗奉命征战苗疆,他以“集中兵力进攻‘生苗’,待剿灭‘生苗’后,再惩讨‘熟苗’”的战略,于雍正七年(1729年)占领清平(今凯里市) 。
乾隆初年,朝廷将屯军调整为十三堡,共屯军1306户,以防苗族人民造反 。由于巴拉河流域属于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化外生苗之地,是清军重点镇压之地 。因而,这十三堡中的七堡就设在巴拉河一带,其中的惠泽堡屯军46户,济川堡(今挂丁)屯军60户 。咸丰六年(1856年)以张秀眉、杨大六为首的苗族起义军攻占凯里,上述屯堡随之覆灭 。同治十一年(1872年)苗族农民起义失败,清廷又重设凯里卫,又重新屯兵,继续镇压苗族人民 。
巴拉河一带安屯设堡,距今已有270多年 。
同治九年(1870年)农历三月,清军血洗挂丁、平掌(即格细平寨)、寨瓦等苗寨,又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农历三月,张秀眉、杨大六、九大别等将领率领苗族起义军从巴拉河沿岸撤退往雷公山时,《平黔纪略》(﹝清﹞罗文彬著,1988年9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载道:“元章(指清军将领苏元章)复进击挂丁、羊掌(今沙咀村)、寨瓦 。”众多义军将士,曾占据巴拉河沿岸的有利地形抗击围追的清军,与清军于巴拉河沿线河岸的挂丁、寨瓦,激战了九天九夜,是故,挂丁、寨瓦沿线河岸成了血腥的古战场 。而后,双方在“乍钉”(地名,位于巴拉河岸,距离背后寨不远)相遇,义军因寡不敌众,许多义军将士阵亡,血流成河 。由此,传说清军追杀从巴拉河岸上撤逃的义军时,追至背后寨,寨里的男壮丁已逃进莽莽丛林里,寨子已几乎是空无人烟 。当清军官兵搜查不到人后,就开始观赏此寨的田园风光,对着眼前的天地指手画脚,意图把此寨占为己有,在此安营扎寨,安屯建堡 。这时,不知哪里走出来一个披头散发的苗族老妇,她指着面前的众多清军官兵叽里呱啦,清军一时被吓住了,因为他们拿不准面前嚎叫的到底是人还是鬼!于是领头将官骂着:“到底是人还是鬼?不识我大清二字,撤!撤!”于是,清兵们举着大清旗帜往后撤退了 。清军撤去后,男壮丁们才从密林里走出来 。大家由衷地感谢此妇女救了大家和苗寨 。大家敬重地给她取了个“英雄的母老虎”的称号 。
背后寨人,自古以来有勇有谋、心灵手巧 。寨里曾建有土碗窟,制作土碗,销往凯里等地,据说是从光绪年间即1880年前后就开始制作了 。后虽经十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冲击,但都坚持了下来 。然而,时至今日,已停止生产 。
背后寨的寨下和周围全是耕田,寨子路边,全是杉树、枫香树、竹子、桃子、李子,走在路上,感觉真是绿树成荫 。厚实的松林山像两只巨大的手臂般作合抱姿势,紧紧地把苗寨护佑在它的怀抱里 。背后寨由此,无论从风景的角度,还是从风水的眼光来看,都很像一条龙含在嘴里的一块珠宝似的,真是天造地设,美轮美奂 。
背后寨现隶属于凯里市开怀街道 。距凯里市约11公里,距开怀街道约6-7公里 。它背靠厚实的养机大山岭,对面隔着巴拉河就是养蒿寨、凯里造纸厂、挂丁堡子、挂丁对门寨 。背后寨现有84户,有李、胡二姓,其中李姓74户、胡姓10户,现有人口300多人,全为苗族,有耕田110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