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象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米袋里米虫是怎么长出来的

摘要:其实米象的出现并不是意外,而是早有铺垫 。因为,这家伙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卵、幼虫、蛹和成虫 。根据资料来看,米象的雌虫会选择心仪的“谷粒”,然后在上面开始打孔,再将自己的卵塞进去 。
如果你曾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家中的米袋里似乎总会有某种甲虫凭空出现 。
其实这种甲虫的学名叫作米象,是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之一 。很多人以为将这些米象从米袋里挑出去就没事了,却不知道它们还会在大米上留下“子孙后代”,这就意味着你吃的每碗饭都可能含有它们的虫卵 。
你吃的米饭当中可能有米象留下的虫卵
那么,米象到底为什么能凭空出现?我们又要如何防治这种生物呢?
长着“象鼻子”的米虫米象俗称米虫或者谷牛,属于节肢动物门、有翅亚纲、象甲科,常常出现在玉米、稻米、小麦、高粱等谷物当中,偶尔也会在木地板中出现 。
早在1763年,瑞典生物学家、分类学鼻祖林奈就发现了米象的存在,并且还用首创的双名法为其命名,称作“Sitophilus oryzae” 。

米象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米袋里米虫是怎么长出来的

文章插图
米象的别称有很多
米象成虫的体长约为2.5毫米到3.5毫米,看起来圆滚滚的,头部比较小 。它最突出的特点大概就是“长长的”口吻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口吻,它才被称为是长着“象鼻子”的昆虫 。
而雌性米象和雄性米象口吻的长度有所不同,雄性的比较粗短,雌性的则更显细长 。
米象成虫的颜色以橘红色调为主,身上有着大量的小刻点,翅膀上还分布着一些浅黄色的斑点 。这些斑点,是米象区别于其他象鼻虫的重要特征 。

米象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米袋里米虫是怎么长出来的

文章插图
米象的身上有着大量的小刻点
除此之外,别看米象的个头非常小,它可是长有翅膀的 。虽然在米袋当中,它鲜少会用到自己的翅膀,但若是起飞,还是能让大家吓一跳 。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米象虽小,但其实是可以通过观察看到的 。而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在买米的时候极少能看到这些家伙,且在不少新米中都有米象“凭空出现” 。所以,这小小的米象,到底是怎样“飞进”米袋或者米箱之中的呢?

米象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米袋里米虫是怎么长出来的

文章插图
米象是如何“飞进”米袋中的呢?
米象为何能凭空出现?其实米象的出现并不是意外,而是早有铺垫 。
因为,这家伙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卵、幼虫、蛹和成虫 。根据资料来看,米象的雌虫会选择心仪的“谷粒”,然后在上面开始打孔,再将自己的卵塞进去 。

米象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米袋里米虫是怎么长出来的

文章插图
米象的发育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在成功将卵安置于其中之后,米象还会分泌出一种胶状的分泌物,将这个小洞密封起来,确保虫卵不会掉出来 。
米象虫卵的长度约为0.6毫米,是椭圆形的 。接下来的时间,米象的卵就会在谷物当中等待孵化的时机,如果温度较热,它就会将自己的孵化行为向后延长一段时间 。
资料显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米象一年可以发生4~12代 。在湿度70%、气温 30℃的条件下,米象仅需26天就能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在气温18℃的时候,米象则需要96天才能完成一个生命周期 。

米象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米袋里米虫是怎么长出来的

文章插图
米象在气温、湿度合适的环境下才会孵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