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作文600字 海的作文开头( 三 )


《山海经证真》书稿中对所有的“海”都进行了辨析,此处自媒体平台仅以“渤海”为例,说明《山海经》里的地理概念与当今有何异同 。
《山海经》全书中,“渤海”共出现8次,其中“南次三经”出现2次,“海内西经”、“海内东经”各出现1次,“附无名氏水经”则出现4次 。
总的结论是,
——“南次三经”2处“渤海”指古珠江口,所入渤海之水即今珠江支流北江与东江 。
——“海内西经”与“附无名氏水经”里的5处渤海,与今一致皆指胶辽之间的水域渤海 。
——“海内东经”的渤海竟然指今黄海,应为衍文,需留意 。
至此读者大致已经“知其然”,如欲更进一步“知其所以然”,可以继续往下看——
第一,“南次三经”的两处“渤海”指古珠江口
3.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 。其上多金玉 。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
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 。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
【海的作文600字 海的作文开头】【按,当指北江所出之山,当今认为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山,另外有可能被古人认为是主流的重要支流有连江和武江,连江发源于广东省连州星子圩磨面石(亦有说是连州三姊妹峰),武江发源于湖南省临武县三峰岭,具体指哪座山仍需探究 。
因为此山距前后两座山都是500里,是等距的,也就是另外两座山中间的位置,而另外两座山的位置是确定的,湖南临武县三峰岭比较符合这个条件 。而且临武县石门村有临武八景之一的“龙洞烟云”,这个山洞徐霞客也来过,里面有一条龙形石柱,因而称为龙洞 。这个“龙洞”应即“丹穴” 。此处“丹穴之山”并未提及丹砂,可见该洞穴未必出丹砂,就字面意思可能只是有一个红色的岩洞 。
此处的丹水对应北江,因为就北江和东江两条注入“渤海”的河流而言,北江在西东江在东,因而丹水指北江,下文之“泛水”即指东江 。诚如谭其骧先生所言,此“渤海”即珠江口 。本节山系注入渤海之水仅提及两条,则必定为今北江和东江 。因为西江主道入海口在磨刀门,并非狮子洋-虎门-伶仃洋的珠江口 。可见当时的“渤海”是今中山五桂山以东水域,五桂山以西的磨刀门、崖门当时称为普通的“海”,并不是特定这片水域“渤海” 。
此“渤海”并非北方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水域,北方的渤海在《孟子》等书里还是叫“北海” 。然而“海内西经”、“海内东经”以及后附“无名氏水经”里多次提及“渤海”,均指北方胶辽之间水域渤海 。《史记 高祖本纪》“北有勃海之利”索隐“《齐都赋》云:海旁出为勃”,从而流传开来 。
笔者推断此“渤海”就是指珠江口,即后代的伶仃洋、虎门、狮子洋一带江海相接的水域 。或许因为“渤海”是通用名称,像《说文》那样认为泛指海湾,如同“三成而为昆仑丘”一样,昆仑也从最初的泛指变为后来的特指 。但是《说文》这种说法总觉得牵强,因为海湾实在太多了,叫渤海的却不多,海湾在古代其实多称为“澳” 。所以笔者认为渤海之“渤”有其具体涵义,即潮高浪勃 。当时珠江口海域比现在广大开阔很多,口大底小喇叭状,每逢朔望,海水潮汐经常汹涌返潮,形成高潮狂浪,导致海水逆流倒灌入珠江,其形成原理类似杭州湾钱塘潮,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 。或以此而得名“渤海”,亦在情理之中 。随着北方“渤海”的定名以及珠江口的日渐淤堙,已经失去历史上“渤海”之势,因而此古称逐渐湮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