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治”城市,问科技要力量

基层是实现源头治理的关键 , 如何发挥“两张网”作用、深挖数据金矿 , 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在上海 , 无论是是老城区还是新社区 , 创新管理方式、问科技要力量 , 让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 。
浦东花木街道:精准防控无微不“治”
东方艺术中心、上海科技馆、新国际博览中心……拥有众多地标性建筑的花木街道是典型的超大型社区 , 辖区面积20.93平方公里 , 面积甚至超过了浦西的一些区;但街道仅配备65个公务员、两个派出所 , 管理力量只有浦西某些区的三十分之一 。
如何用“小”管理力量撬动高效能治理的样板?上海第一个街镇级的数字孪生城市应运而生 。 花木街道与上海市测绘院、脉策科技(城市数据团)启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项目 , 共同建起一座独特的“城” 。
数字孪生城市是什么?花木数字孪生城市技术总负责张逸平介绍 , 它是在数字世界建设一个和真实世界一模一样的城市 , 仿佛是一对双胞胎 。 “以疫苗接种为例 , 孪生城市可以掌握街道内完成了两针疫苗的注射的居民数据 。 有了这些数据 , 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动员居民接种第三针加强针 。 根据标签 , 还可以精准找到独居老人、残疾人等一些特殊帮扶对象 , 在疫情防控期间和日常服务时可以给予特殊关爱 。 ”
每年春节前夕 , 街道都要对辖区的困难人群开展帮困工作 。 过去该项工作主要依靠居委日常了解和实地排摸来发现和确认对象 。 今年 , 花木街道采用了全新的方式 。 “在市民身份标签的基础上 , 建立了多重困难对象挖掘模型 , 对街道内的所有居民的经济困难情况分析计算 。 在帮困工作开始前 , 给每个居委一份各自居委困难人员的清单 。 居委社工可以以这个清单为基础核实和确认 , 很大程度减少了社工排摸的工作量 , 还发现了不少之前居委并未掌握的情况 。 ”花木街道城运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
数字孪生城市的“威力”还不止于此 , 它在发现安全隐患方面能够“上天入地” , 发挥积极作用 。 新年以来 , 根据上海“促发展、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工作部署 , 花木街道开展了辖区内建筑物安全隐患和排查 , 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都通过扫码填表落到实处 。 针对目前排查出来的隐患 , 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细分类别 , 根据轻重缓急落实责任人、时间表来推进整改 。 “我们的数据采集还在不断推进 , 现在正在进行6类地下管道三维地图建设 。 完成后可以针对石油、天然气等危险管道穿越相聚的地方做系统性的风险提示 , 这就是数据采集量足够大之后将产生的城市治理正效应 。 ”张逸平说 。
如今 , 花木街道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 , 融入更多新的智能算法 , 让孪生空间从地上拓展到地下、物联感知从摄像头到全要素管理、孪生时间从现在到未来的仿真 , 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增强公共服务的情境智能、发展更多应用能力 , 持续推动城市治理物联、数联、智联 。
静安临汾路街道:“数字吹哨”推动基层治理“智”变
近日 ,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自治办公室干部董杰的手机 , 收到“数字驾驶舱”自动推送的一条短信 , 提示保德路425弄小区业委会距离到期换届已不足8个月 。 董杰立即督促居民区党总支尽快启动业委会换届选举改选工作 , 保证基层小区“三驾马车”运行不断不乱 。 采访人员11日采访了解到 , 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 , 临汾路街道立足现有的信息化基础和发展优势 , 充分发挥民情日志·数字驾驶舱“数字吹哨”场景应用的作用 , 让数字“开口说话” , 推动基层治理进一步“智”变 , 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