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为医圣仲景所创,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由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五味药组成 。是公认的利水基础方,为“逐内外水饮之首剂” 。多年来,众医家非常喜用五苓散,一般多谨遵原方不变,但也有以它药代原药,或加减变通者 。如宋《三因方》卷5用赤茯苓代茯苓,亦名五苓散,治疗伤暑烦渴,引饮无度,兼治寒热表里未解,烦渴饮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 。又治霍乱吐利,黄疸湿疫 。清·《温病条辨》卷2用赤术代白术,亦名五苓散,治足太阴寒湿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而不爽,若欲滞下者 。此外,也有在原方基础上加减,衍生出五苓散类方者 。现初步探讨如下 。
1 加清热药
五苓散原治太阳经表邪不解,内传太阳膀胱之腑,水蓄下焦而致太阳经腑同病,或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等 。若湿邪久居而化热,或湿与热结者,则以其加茵陈、木通、黄芩等清热药,使湿去热清 。如《金匮要略》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见小便不利者 。元《卫生宝鉴》卷19加琥珀、滑石、炙甘草,名茯苓琥珀汤,治湿热内蕴,小便频数,脐腹胀痛,腰脚沉重 。元《医方大成》卷6加茵陈、去桂枝(赤茯苓代茯苓),名加减五苓散治饮酒伏暑,郁发黄疸,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此方比《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少桂枝,并用赤茯苓代茯苓,故其病势较前重 。元代《伤寒金镜录》卷1加木通、滑石、甘草,亦名五苓散,治伤寒小便涩 。明·《古今医统》卷18加茵陈、栀子、黄连,去桂枝,名加味五苓散,治湿热郁滞为疸,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此方与《医方大成》加减五苓散功用相似,但多栀子、黄连、甘草,其清热作用较强 。明· 《仁术便览》卷4加车前子,去桂枝(赤茯苓代茯茯),亦名五苓散,治疮痘已五苓散 - 顺从自然 - 顺从自然未五苓散 - 顺从自然 - 顺从自然之间,大热经日不除等 。
2 加祛暑药
暑多挟湿,湿邪内停兼有暑热者,用五苓散加滑石等以祛除暑热之邪 。如金《宣明论方》卷6加滑石、石膏、寒水石、炙甘草(肉桂代桂枝),名桂苓甘露饮(又名桂苓甘露散,桂苓白术散),治中暑受湿,头痛发热,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宋《济生方》卷5加车前子(赤茯苓代茯苓,肉桂代桂枝),名加味五苓散,治伏暑热气,胃湿泄泻注下 。明·《普济方》卷367加木通、茵陈、花粉、瞿麦(赤茯苓代茯苓,官桂代桂枝),亦名五苓散,治冒暑伏热,吐泻烦渴,阴阳不分,表里未解,伤风受湿等 。
3 加温里药
五苓散乃水湿内停之方 。若湿邪寒化或与寒相合者,用本方加附子、干姜等温热药以驱除寒邪 。如宋《朱氏集验医方》卷4加附子,名附子五苓散,治寒湿中阻,胃气上逆之翻胃吐食 。清·《医方集解·利湿之剂》加苍术,名苍桂五苓散,治寒湿证 。清·《医略六书》卷20加干姜、厚朴、茵陈(肉桂代桂枝),名加减五苓散,治寒湿发黄 。清·《医宗金鉴》卷38加附子、苍术,名苍附五苓散,治水停内寒 。清·《医宗金鉴》卷54加小茴香,亦名五苓散,治寒淋 。清·《幼幼集成》卷2加木瓜、砂仁、藿香梗,名加味五苓散,治寒冷湿邪伤脏,吐泻腹痛等 。
4 加解表药
五苓散原治太阳经腑同病之表邪较轻,或单纯水湿内停而无表邪者 。若表邪较重,常在方中加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等解表药以增强解表作用 。如明·《景岳全书》卷54加羌活,名加味五苓散,治表里俱湿,湿盛身痛,小便不利,体痛发渴 。清·《嵩崖尊生》卷11加防风、升麻、陈皮(苍术代白术,肉桂代桂枝),亦名五苓散,治伤湿小便赤,大便泻 。清·《瘟疫明辨》卷末加柴胡、葛根,名柴葛五苓散,治时疫兼痢而见少阳、阳明证者 。清·《杂病源流犀烛》卷15以之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治阳明疟等 。
- 火疗能去除体内湿气吗 火疗去湿气效果好吗
- 排汗能排出湿气和寒气吗 夏天出汗是在排出体内的寒湿气吗
- 女性必吃的6种除湿水果湿气重吃什么好
- 湿气太重拔罐有用吗 拔罐的好处与功效与坏处
- 3种水果去湿气除湿的水果有哪些
- 医生说去湿气的蔬菜和水果有哪些
- 哪些蔬菜水果湿气重含有湿气的水果
- 红豆薏米茶能天天喝吗
- 去湿热的水果有哪些吃什么水果去湿气
- 去湿气的蔬菜和水果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