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赤坎风水宝地 湛江麻章白鸽山风水宝地


【湛江赤坎风水宝地 湛江麻章白鸽山风水宝地】
中新社湛江3月2日电 题:探访明清水师重镇白鸽寨 一村竟有47个姓氏
中新社记者 梁盛
位于广东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通明村的白鸽寨 , 是明、清水师驻防地 , 因其地理位置险要 , 属于当时的海上军事要塞 。
3月2日清早 , 记者在通明村边的白鸽寨旧址看到 , 潮水退去 , 停靠在岸边的数十艘渔船悄静无声 , 岸上有七八个渔民正低头修补渔网 , 不远处 , 有船工挥舞大铁锤敲击船帮 , 传来的声音震天响 。
有30多年赶海经历的通明村村民洪妃振告诉记者 , 平日穿梭于白鸽寨的大小船只有300多艘 , 大部分是小马力的捕虾船 , 每天到附近的海域围捕鱼虾、螃蟹 。每人每年可以赚到近10万元(人民币 , 下同) 。
洪妃振说 , 白鸽寨初时并无寨城 , 是先有白鸽寨 , 后有通明村 。按村中长老的说法 , 明朝年间 , 倭患猖獗 , 他们经常驾驭海盗船只到中国沿海武装侵扰、掠夺 , 朝廷下令沿海卫所增加炮台烟墩 , 加强防御倭寇 。1567年初 , 倭寇逼犯雷州城 , 卫所官军无法抵御 , 朝廷决定取消卫所陆营官兵防御倭寇 , 另在通明港岸边建白鸽水寨 , 专门负责海上防御倭寇 。从此 , 白鸽寨成为雷州水师重镇 。
据通明村史料记载 , 白鸽寨设立之初 , 定额兵员为900余人 , 当时通明村一带尚人烟稀少 , 到了明朝万历十四年 , 有不少水兵携带家眷驻扎在此 , 吸引了不少外村人来此定居 , 官兵和村民在这里筑坝拦潮 , 修建房屋 , 人烟逐渐旺盛 。经过数百年发展 , 白鸽寨商业贸易繁盛 , 渔业发达 , 昔日的水师重镇 , 终于变成了有47个姓氏、以渔业捕捞为主的通明村 。
通明村村长陈家全说 , 通明村村民姓氏原本多达47个 , 先民大多是军旅水师 , 来自五湖四海 , 民风淳朴 , 数百年来 , 大家和谐共处 , 生生不息 。只是到了近几年 , 个别姓氏香火不继 , 已然消失 , 现有的近8000名村民中 , 仅存43个姓氏 , 其中以陈、何两姓人居多 。
陈家全还介绍说 , 目前 , 通明村正充分利用白鸽古寨优越的港口资源 , 发挥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历史遗迹众多的优势 , 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 , 并计划投资近亿元 , 建设新渔业码头、防波堤、水产品交易中心等 , 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经济 。(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