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讲两个常识吧,一是看影视的时候,经常见到古代夜行人舔一下手指然后捅窗户纸 。不对,正确的姿势是直接舔纸,湿透了才能捅,用手指去抹的话很难把纸弄湿,跟没沾水差不多 。
要知道在古代,最穷的人家没窗户或用木板草帘子做窗户,普通人家用比较厚的“麻纸”糊窗户,这都捅不破 。然后富贵人家用绢、纱等丝织品,甚至是云母、鱼胶等东西当窗户,这也捅不破 。能捅破的就是高丽纸或普通纸,而高丽纸很结实,普通草纸则是厚,在刷上桐油或抹上黄蜡之后都能防水,不容易给沾水捅破了 。
所以电影里演的都是胡说八道,这种夜行人刺客的早给抓了 。我小时候就试过捅窗户纸,挺费劲的,尤其再是双层纸,也就是窗户外头再糊一层的,要想弄破还挺费劲呢 。
其二,在北京80年代之前,玻璃根本不普及,更是很贵,甚至是90年代才真正普遍把纸窗户换掉的 。
1969年8月底,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雹灾,至少几十万的玻璃受损,主要是东房和南房的,有的家庭甚至没一块玻璃幸免 。而当时的玻璃非常贵,就是便宜也买不起,而且也没那么多的货 。
所以当时的老北京们都是互相帮助,尺寸一样的就先拆邻居朋友的,过些日子再买了给人家还上 。人缘儿不好的就忍着吧,如果再穷那就更忍着了 。我同学说他爸就人缘不好,又穷又硬,结果一直到他上小学了家里的玻璃才补齐 。
所以,别把过去的生活想象的太美好,真要是穿越回去了你受不了的 。
四、
还说南北通透 。建国后北京盖了很多的苏式建筑,也就是小板楼 。大多数都做不到通透,顶多是南北,只有级别高的领导和专家才能住上宜居的,普通全是小窄条没厅的房子,甚至是筒子楼 。
而且那会儿平房区的老北京们根本想象不出什么南北通透,还觉得别扭呢 。我印象中至少都70年代末了,有个亲戚分了一套南北的小两居,其他亲戚去看房回来就不理解 。南边有窗户正常,怎么北边也有啊,那冬天得多冷啊?
这就是人类思维的局限性,没用过的东西,是根本想象不出优劣的 。就跟现在很多人吐槽大房子似的:那么大面积怎么扫地墩地啊,没人气,到了冬天能暖和吗,肯定不宜居 。
这没办法,人类是逐渐进步的,20年前没多少人羡慕住楼房,40年前甚至很多人甚至理解不了脑袋顶上还有人拉屎 。但只要是真的接触和享受过了,那就很难再退回去了 。
那会儿我也不理解南北通透的好处,当然主要是兜里的钱不允许我理解,所以第一套小房子就是朝南的,第二套算南北但不通透,有了孩子之后才真正买的大房子,也才知道了南北通透真的太宜居了 。
五、
一直到2003年之前,北京人对南北通透没什么感觉,这个词都很少用 。因为那会儿主要流行的都是塔楼,而板楼以六层没电梯的为主,不算高档小区,也就谈不上潮流 。
现在人们首选板楼,觉得能做到南北通透 。但塔楼的优势其实也不少,劣势也就是通风差点儿而已 。其他的优点比如外立面变化多,更容易做出特色 。节省占地面积,能规划出更漂亮的社区环境 。楼栋间距好布置,小区的整体通风好 。小户型相对容易设计,实用性也有可能更高 。总之就是和板楼各有所长,看追求什么了 。真要是大户型的塔楼,也有可能做出南北通透,甚至更宜居 。
2003年是因为出现了非典罩情,最早最严重的传播事件发生在香港,淘大花园 。感染数字我忘了,反正很惊人 。然后专家们就分析了,主要是因为塔楼的通风不好,导致病毒沿核心筒上下乱窜,哪一户都不好幸免 。
- 用热水洗脸后皮肤毛孔处发红是怎么回事
- 料酒烧肉
- 兄弟姐妹不和睦的根源 什么风水问题会造成兄弟不和睦
- 为什么月经来了十多天还未完
- 什么叫乳腺癌早期 早期乳腺癌
- 宝宝半岁能吃什么水果
- 胆固醇高容易得什么病
- 喝白酒吃什么菜最好
- 胎动为什么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
- 为什么月经来了一点点就没有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