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南北通透?必须满足了这几条才叫南北通透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一、
南北通透这是个用烂了的词儿,成了开发商和中介、卖家忽悠买房人的套路 。甚至在我看来都和什么美观大方、营养丰富、性格随和一类的差不多了,反正谁也说不清楚,稀里糊涂的夸吧 。
但实际上呢,这个词是有很明确的标准的,从四个字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首先就是“南北”,毫无疑问是两边都必须有窗户 。然后是“通”,也就是通风,是必须直接面对能形成对流风的,拐弯抹角的不行,中间有墙有门的更不行,那就是“堵”而不是“通”了 。最后是“透”,这是采光,是必须采用透亮的大窗户,掏个锅盖大小的那是狗洞豁子机枪眼,观察敌情时有用,日常生活没多大意义 。
所以,必须满足了这几条才叫“南北通透”,也就是必须站在南边窗户下能直接面对北边窗户的才行 。否则就只能叫“南北向”,算不上通透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的南北房子都能做到通透 。
二、
之所以这个词被滥用,其实和北京的建筑史有关 。
在历史上,北京,甚至北方讲究的都是“坐北朝南”,而从来没有南北通透 。不信可以看看北京的紫禁城、王府和四合院,山西大院直到三北地区的农村院落,几乎所有的房子都只有前边有窗户,而极少有对面也开窗的 。即便是有也是很小的窗户,大多用于厨房、厕所和储藏室,目的是为了排出潮气油烟和味道,以及让物资保持通风干燥,方便保存食物和怕潮的东西 。至于人住的屋子,那必须只有一面开窗 。
之前我很不理解这种建筑形式,总觉得老北京人很傻,难道他们就不知道通风采光的好处吗?尤其是很多小破平房,阴暗潮湿的,开个后窗户不就能解决了吗?
后来大概想明白了,之所以不做通透的就是出于古人的生活经验总结,体现了生存智慧 。第一就是气候导致,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只有宜居的才是房子,才是家 。那北方的特点是什么?是春天多风沙、夏天干热少雨,秋天挺合适但时间短,冬天却漫长且寒冷 。
那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最宜居且节能的房子其实是西北的窑洞,冬暖夏凉还省煤省柴火 。通风采光差点儿就差点儿吧,生存第一 。北京和华北腹地以及没有山的地方也得模仿,那就盖成三面是墙一面开窗开门的,也类似于窑洞 。
其次是当时技术条件限制 。甭说古代了,就算是40年之前,北京的楼房还很多都是木质门窗呢 。那会儿哪有什么铝合金、塑钢跟断桥铝啊,就这条件您凑合着用吧 。那木头门窗的保温性能好吗?用不了几年就变形漏风,保温自然差 。
还有就是那会儿也没有玻璃,更别提真空的了,大多都是“高丽纸”,到了冬天顶多加上棉质的门帘子,窗帘子都很少用 。纸质的窗户就算再结实也动不动就破,否则古装电视剧都没法拍 。
那在动不动就漏风的情况下,弄出个通透会是什么效果?夏天风雨大作的时候满屋子进水,窗户都能给刮飞了 。其他天气季节则是暴土扬长,一开门开窗的什么东西都能刮进来 。到了冬天这种屋子都没法待人,有多少热气都能给开门一下子带跑了 。
还有一点就是隐私和防盗 。看看现在的北京胡同,很多后窗户都是对着外边的,这在治安不好的年代很不安全 。就算不偷东西,老有趴窗户根儿的也受不了啊 。
所以,老北京乃至北方的房子都没有后窗户,这是几千年的经验总结 。直到80年代了,北京的平房才兴起开后窗户的热潮 。那是因为大家用得起玻璃也买得起煤了,各种堵窗户缝儿的材料和铝合金什么更是出现了,大家这才能享受起通风和采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