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二百五的由来,为什么二百五是一个骂人的词?( 二 )



骂人二百五的由来,为什么二百五是一个骂人的词?

文章插图
书生从集市回来以后,就检查两个儿子写的字,他发现大儿子少写了50个,而小儿子却是多写了50个 。
这个时候书生的妻子看见了就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
而这句话最后也流传了下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用来形容一个人办事不牢,而“二百五”也是用来形容一个人不可靠 。这些话最后也演变为俗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骂人经常用到的口语 。
第三个版本?在唐朝的时候,当时的一些大官出门上街的时候,最前面都会有一个官兵,手里拿着一根长杆驱赶街道上的百姓,让他们给大官让路 。
这个驱赶百姓的官兵有一个学名,叫做“伍佰”一开始只有一位,到后来又增加到两位 。

骂人二百五的由来,为什么二百五是一个骂人的词?

文章插图
但是大家并没有叫他们两个伍佰,而是把他们给分开了叫,称为两个二百五,因为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根长杆,由此又叫他们“二杆子”
“二杆子”和“二百五”也就流传于世,都是一句骂人的词 。
第四个版本说在古时候有一大户人家,这户人家有一个傻儿子,后来他们家道中落,傻子就拿着家里的传家宝去变卖,换些银钱 。
临走之前,父母交代他,传家宝应卖二百五十八两,并且还给他写在了传家宝上面,可等到傻子拿着传家宝去卖的时候,有个人跟他讨价还价,硬是把二百五十八两给砍价到了二百五十两 。

骂人二百五的由来,为什么二百五是一个骂人的词?

文章插图
于是傻子就同意了二百五十两把传家宝给卖给这个人,后来别人就笑话这个傻子,少卖了八两,真的是笨蛋一个 。
后来人们就把傻子称为“二百五”一直流传了下来,变成了骂人的话 。
以上就是四个版本“二百五”的由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