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简称为什么是皖?带你了解安徽简称皖的由来( 二 )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以原皖邑为皖县 。一直到东晋时期,皖县才被并入了舒县,后来刘裕又在皖县故地设怀宁县 。不管是皖县,还是怀宁县,在这段时期内常常被设为郡级行政区的治所,也就是说皖县之地上期被作为区域中心城市 。南宋时期,将唐朝的舒州(今安庆)升为安庆府,治所依然设在怀宁 。因安庆由皖县而来,世人多称安庆为皖城,流经安庆段的长江为皖江 。
庐江郡之皖县
二、皖江文化在安徽的优势1、开放包容
清朝入关后,顺治皇帝将明朝的南直隶改为江南布政使司,后鉴于江南实力过大,恐不利统治,便拆分为江南左、右两个布政使司 。康熙年间,朝廷为了进一步淡化原江南的一体化意识,取江南左布政使司辖区内安庆府和徽州府两地名的首字为名,是为安徽布政使司 。乾隆年间,朝廷为了进一步增加对原江南之地的统治力,将安徽布政使司衙门从江宁迁往安庆 。由此奠定了今日之安徽的行政区划 。
安徽北抵淮河、南跨长江,从地理上可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淮河、安庆和徽州 。这三个地区因地理差异明显,发展出了三种不同的文化,分别是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其中淮河文化地处淮河平原,其地是为庄子故乡和老子的主要活动区域,受道家文化影响较大,同时,因其地毗邻齐鲁大地,深受齐鲁儒家文化的影响 。两相结合之下,淮河文化整体偏中庸、保守 。

安徽的简称为什么是皖?带你了解安徽简称皖的由来

文章插图
由江南分出的安徽布政使司
徽州文化是以徽州为中心、以徽学为代表的皖南文化 。因皖南多山,受古代战乱的影响较小,民风较为敦厚、朴实,其“山文化”的属性较为浓郁 。因朱熹是徽州人,可将徽州视为理学的发源地 。徽州文化受理学思想影响较大,民多崇理重信 。同时,皖南毗邻浙江地区,受浙东文化影响较大,注重尚利务实 。两相结合之下,徽州文化虽说有包容性,可又被伦理纲常所束缚 。
皖江文化是以安庆、桐城为中心,以桐城学派为代表的皖江流域文化 。因其地处长江中下游流域,与各大文化圈均有交集,其北面是齐鲁文化、西面是湘楚文化、东南是吴越文化,称得上是天下比较罕见的文化交集区,富有很强的“水文化”属性 。俗话说,水利万物而不争 。皖江文化因此是安徽三大文化中最富有包容性的文化 。
安庆地图
2、兴学重智
淮河、皖江和徽州三大安徽文化圈正是因为在包容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对待学问知识的态度上也有明显的不同 。淮河文化讲究一个“为道日损”,做学问是点滴积累知识,修道则是要不断减少自己对知识的主观理解 。另外,淮河流域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多有尚武之风 。由此,淮河文化有“重德轻智”的习惯,孕育出了很多英雄豪杰,比如刘邦、曹操和朱元璋等人 。
徽州地区和浙东地区有点相像,都是山多地少,民不得不外出经商 。经商之行为和理学之思想交杂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种儒商所具有的“好学明理”之风 。好学是喜欢读书,明理是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因为好学,所以徽商在商场商更有竞争力,因为经商带来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好学就有了保障,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
徽州地形图
皖江地区坐拥长江之水运大动脉,其民较为富庶,他们既不用承受淮河平原的水患,又不用担心因地少粮少而需离乡经商 。于是,他们有了一个比较安定和谐的环境来耕读传家,他们致力于通过读书进入仕途,光耀门楣,如果仕途不顺,他们退而求其次,选择教书 。其地文教之盛,堪称安徽第一 。据相关史料统计,清朝时期安徽的13个州府共有1182名进士,其中安庆府占了286名,居第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