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读什么 鄱怎么读什么意思( 二 )


静静伫立,一时感慨颇多,来也匆匆,没带一束花,没带几支香,我有些遗憾,更觉几分悲凉,倒不是说一定要有一座豪华的洪迈墓,我只是想有更多人来纪念他 。
洪迈晚年致仕后,在鄱阳城修了个叫“野处”的别墅,并以此为号,和他大哥洪适的盘洲别业相邻,兄弟俩诗文互和的日子,想想都美好 。我在鄱阳县城姜家坝,看姜夔纪念馆时,鄱阳县作协主席石立新和我说,河对面就是洪迈的“野处”,不过也只是大致位置 。那里距蒋家村大约18公里,洪迈为什么选择龙吼山作为身后的安身地,不得而知,或许,这是他晚年经常溜达的地方,此地,矮山平坡,视野广阔,可以日日面对朝阳,甚好甚好!
在鄱阳,除了洪迈,其父洪晧、其兄洪适和洪遵,也都极有名,世人并称“四洪” 。东晋陶侃之母湛氏,南宋文豪姜夔,还有历史上到鄱阳和饶州(唐时,鄱阳县曾为饶州治所)任过职的吴芮、颜真卿、范仲淹、王十朋等,都是鄱阳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符号,一起构建起鄱阳厚重的文化底蕴 。
鄱阳湖畔,有个叫瓦屑坝的古渡口 。从此渡出发,可通饶州府下属各县,穿过鄱阳湖,抵达远方 。“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 。”600多年前,200多万江西移民填湖广,就是从这个渡口出发的 。在瓦屑坝移民文化馆,我看到了此次移民的历史过程 。
明代,江淮一带因连年战争,土地荒芜,人口锐减,亟须将密集地区人口迁移分散到今天的安徽、湖南、湖北等地,“鱼米之乡”饶州符合这个条件 。户部官员对饶州人口数量和分布进行盘查,并按其所从事的职业划分户类,按“四口之家迁一,六口之家迁二,八口之家迁三”的标准迁移人口 。馆内正面墙上,有幅大画,古渡头,大樟树,船舤正张,人声鼎沸,描绘出当时移民的场景 。瓦屑坝移民文化园中,也有多组群雕,场景皆与移民有关 。
移民们一旦离了故土,他们勤劳吃苦的本色,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立即在迁移地生根开花,安徽沿江平原及巢湖发达的水利和圩田系统,都由江西移民兴建 。“湖广熟,天下足”,离不开他们的贡献 。
渔歌,渔鼓,渔舞,一千多个湖,一千多座戏台,鄱阳的鄱,阳光的阳,浮光跃金,湖天一色,哐哐哐,鄱阳连台好戏要开始了!
内容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