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读什么 鄱怎么读什么意思



鄱读什么 鄱怎么读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鄱读什么 鄱怎么读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鄱是一个特别的字,只有两个意思,一指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二指鄱阳县,一座贮满历史文化因子的千年古城 。湖因县得名,隋唐以前,鄱阳湖称彭蠡湖、彭蠡泽、彭泽等,自然,县也因湖显 。庚子冬月,鄱阳三日,我感受大湖的壮美,倾听古城的心声,感知文化的深厚 。
穿过树林,坐船,上岛,再坐船,换观光车,我们一直往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深处去 。湖风也一点点凌厉起来,大家都裹紧了衣服,一群大雁从头顶飞过,人群一阵惊呼,又一大群,惊呼声更响,路边的几只野鸭被惊到,扑哧飞起来,飞得越来越高,我也惊讶起来,野鸭都能飞这么高这么远吗?路两边,青草葱翠,人们都叫它苔草,细细的光杆芦荻,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的枯萎,青草间偶尔露出一块亮晶晶的小水面,放眼四顾,无边的大绿毯一直铺向天边 。一块大石头上写着:鄱阳湖大草原 。
其实,我们一直行进在湖床 。鄱阳湖最大面积达4000多平方公里,但枯水季只有平时的四分之三,2020年的湖水,直到11月份才退去,所以,这个时节,是鄱阳湖看草看鸟的最好时候 。
我第一次来鄱阳湖,对那些青草,倍感惊讶,草萌芽万物生时的那种绿,像极了南方公园里的沿阶草,或者麦冬,生机勃发 。文友刘华兄见我惊异,笑着说,我发你几张图吧,是我去年来拍的,这草都有半人高 。我看图,厚厚的绿,密密的绿,一望无际的绿,再细看草,甚至还有水波荡过的痕迹 。湖底的苔草,自然生长,我们只是看到它们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还有大量的草,都在水面之下,它们是鱼类的主食 。
湖底的碧草,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这是我看鄱阳湖的三个层次 。草在湖底与游鱼作伴,草露出湖底就成了人们的风景 。然而,这只是大湖的一个侧面,鄱字左边的“番”,上有米,下有田,两千多年来,湖与人共生共存,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这里聚集了世界上98%的湿地候鸟群种,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冬地 。381种、100万只鸟,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我近距离观察鸟乐园中的一千多只鸟:突然开屏的孔雀,恩爱的天鹅,成群的中华秋沙鸭……还有单腿伫立的东方白鹳,优雅得像个思想者,它们被这里舒适的自然环境深深吸引,已把这儿当作长久的家园 。白鹤、丹顶鹤、白枕鹤,我盯住了蓑羽鹤,个头不大,但它能飞过珠穆朗玛峰 。向工作人员要来一把玉米粒,伸出手,几只蓑羽鹤快速过来,有序地啄起几粒就离开,不过,我依然能感觉到它们尖喙的力量 。
【鄱读什么 鄱怎么读什么意思】除了高考时背过描写鄱阳湖的诗篇,我对鄱阳,还有一种特别的惦念,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就是鄱阳人,我经常读他的《容斋随笔》和《夷坚志》,被他书中那千奇百怪的世界深深吸引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高度评价《容斋随笔》:“南宋说部当以此为首” 。《容斋随笔》陆续写了40多年,1220条,分五笔,它在南宋时就是畅销书,也是毛泽东同志喜欢的一部书 。洪迈的《夷坚志》,整整写了60年,420卷的体量,虽然我们现在只能读到一半左右,但它内涵丰富,不妨看作是两宋三百多年民众的生活史、风俗史和心灵史 。
鄱阳文友汪填金陪我去双港镇蒋家村拜谒洪迈墓,这是一场迟到的问候,我和洪迈已经“神交”30多年了 。从鄱阳县城出发,半个小时就到了蒋家村 。车子在逼仄的村道中缓行,接上蒋家村民蒋长青后继续出发,他将引我们去龙吼山,洪迈墓就在那里 。往山上走几分钟,看到一个台门,两根水泥的罗马圆柱,上有横梁,梁上一行红漆泡沫字已经剥落,不过,字迹依然可以辨出:宋洪迈先生墓址 。说实话,这个地方,如果没人带路,很难找到 。台门往里,洪迈墓就在中间,我站在墓前细看,极普通的大理石,碑上标着2004年立,墓前有护栏,上有一块宣传板,风吹雨淋日晒,板面已经发白,有些落寞和寒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