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个鬼节都充满了孝道德行 中国四大鬼节是哪四个( 二 )


之后,人们在小心供奉火灵的时候,还会对在用的火种进行定期的清理,就是要将它熄灭,让旧火死去,重新点燃新的火种,这就叫做改火 。这就是寒食节的前身,因为改火不能当时灭掉再重新点燃嘛,所以人们就将时间定为三天,灭火三天后再重新起新火这样才管用 。所以这三天大家就只能将就一下啃菜叶了 。
不过后来改火这个习俗没延续下来,反倒是吃寒食的习俗留存到了现在 。除了这个历史沿袭的因素外,当时人们还将介子推“不言禄”的传说与清明节结合在了一起 。那咱们就再杂说一介子推这个“不言禄”的典故 。
首先,介子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忠臣,他的主人名为“重耳”,重耳当时遭到了迫害,被迫流亡,而在流亡时期他备受屈辱,最终落到了食不果腹的境地,介子推看到了昔日的主人竟然落得如此境遇,便不由分说地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烹给重耳吃 。您没听错,就是给他的主人吃自己的肉 。这种博爱有点像佛教中那个舍身饲虎的典故 。
介子推用这种方式救了他主人一命 。峰回路转,19年后,重耳重新作了国君,也就是当时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重耳东山再起之后,就开始挨个奖赏这些年追随自己的人,但介子推认为重耳能重回王位,这本是天意,跟他帮不帮重耳根本没关系,所以就不愿意接受重耳的奖赏,并且认为如果拿了奖赏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就让那些拿了奖赏的大臣们很不爽,好家伙,圣人都让你当了去了,大家就开始对介子推指指点点,所以介子推因此便辞官回到了老家,也就是所谓的“辞官不言禄”的典故 。
而晋文公重耳是个重情义的人,一直心心念念自己的救命恩人介子推,便不断派人去请他回来,同时还答应给他加官进爵 。但怎奈何,介子推就是不接受 。晋文公不罢休,就派兵去把介子推给找回来,介子推得知官兵来请他的消息后便背上老母亲躲进了深山里,官兵实在找不到,便下令烧山,希望用烟火能把介子推逼出来 。结果这大火愣是烧了三天三夜,到了儿也没见介子推的人影 。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搜寻,发现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抱着一颗大树被火烧死了 。晋文公得知此事后懊悔不已,为了纪念这个大忠臣,晋文公便把烧掉的这座山改名为介山,还在山上为介子推盖了祠堂 。
因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所以晋文公还下令,为了纪念介子推,以后全国3天不许开火吃热饭,只能吃寒食 。这就是清明寒食节的一种民间故事的解读 。
中元节:
那简单说完了清明节的由来,咱们接下来说说中元节,这中元节也是很有来头啊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就是七月十五,而七月也俗称鬼月,民间相传,每年农历七月一日,阎王就把地狱的大门打开了,让这帮常年禁锢在地狱的鬼魂得以来到人间享受短暂的自由 。所以这个月在民间来讲是非常不好的时间,不仅不会在这个月举行婚嫁,就连普通的庆祝聚会都不会安排这个时间,就怕冲了煞 。那既然这个月是一个鬼怪盛行的时间,那为什么却叫做中元节这个和鬼没有联系的名字呢,而中元这两个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
其实这个节的由来是由儒释道三种文化组合而成的一个很多元的节日 。首先咱们说佛教,我想好多人都知道盂兰盆节把,盂兰盆节就是在七月十四和十五这两天,盂兰盆可不是起源一个盆的节日,盂兰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而盂兰是倒悬的意思,根据《盂兰盆经》的记载 。
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目键连,得到六大般若智慧,也就是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和观照般若这六种终极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