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个鬼节都充满了孝道德行 中国四大鬼节是哪四个

上期咱们花了一整篇的时间讲了西方的鬼节万圣节,说到他们的万圣节由于逐渐缺乏宗教的注入和家族崇拜的观念而变成了狂欢节,当然我说的是美式的万圣节 。那些老牌欧洲国家还是保留了祭奠先人的传统 。
不过相比之下咱们中国对于先人的祭奠就相当的庄严隆重了 。众所周知,我们传统文化中有3个鬼节,分别是清明节、中元节与寒衣节 。但是,如果咱们在严谨一点来说的话,实际上中国有四个鬼节,还有一个上巳节,只不过到了明清之后,这个延续了千年的重要节日就逐渐地和清明节合二为一了 。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跟大家好好聊一聊这个上巳节的 。毕竟他起源于春秋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 。
那么老规矩,要聊还得从根儿上聊 。咱们就一个个地说我们这四个节日的由来 。
其实在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一般被划分为人节、神节、和鬼节 。比如咱们熟悉的春节啊,中秋节啊这些都算是人过的节日,神节一般就是,三月三祭祀沐浴、六月六祭龙王、九月九祭天这些中国古代的神节日,当然,这些节日到了现在就已经脱离了两千多年前的原始功能了 。然后就是咱们都熟悉的三大鬼节了,清明、中元和寒衣节 。
上巳节:
咱们先说上巳节,上巳节其实就是咱们刚才说的神节三月三,这也是上巳节比较特殊的一个点,因为它既是鬼节也是神节,那咱们就从这里开始说,首先说它作为神节的来源 。上巳节最早的活动主要是“祓禊 [fú xì]”,这两个字现在很少用了,单拎出这两个字在马路上拉个人问,问10个人估计的有11个都不认识,就连提问题那个人都不一定认识 。因为这是西周时期常用的词汇,他代表一种非常严肃的巫傩仪式,也就是俗称的祭祀仪式,因为当时在中国大地上还没有宗教确立,佛教当时刚刚在印度产生,道教也还要在1000年之后才出现 。所以当时的西周还是以巫术作为民间的一种精神活动而存在 。
上巳节就是在这个社会基础上出现的,每年到了三月三,人们进行“祓禊”这种巫傩之术 。也就是让女巫来为人们洗去那一年的灾祸 。主要的活动就是在河边洗澡,就跟现在印度人在恒河边上洗一切的那个意思差不多 。到了先秦时期,上巳节的活动就扩展出为亲人招魂以及踏青搞对象这两种新活动 。
因为每年三月三正值万物开始复苏的时节,人们认为人类的魂魄也跟万物一样,会随着四季变换,经历萌芽,成长,壮大直到凋零这个过程 。所以人们就在每年的三月三来为亲人招魂,让他们在那边的世界不要忘了这边世界的人 。
唐朝时期,是上巳节最为鼎盛的时代,不仅民间到这时会成双结对地把酒言欢,就连官方都会组织大宴群臣的活动 。不过到了明清期间,上巳节慢慢地就被民间和官方淡化了,并将祭祀和春游这些活动与清明节融合在一起了 。
清明节:
那接下来咱们说说清明节,这清明节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特殊日子,因为在唐朝之前,人们还是习惯过上巳节,清明节当时还只不过是一个节气,到了唐朝,上巳节和清明节的过法也基本差不多,甚至是并行的 。只不过到了明清之后,上巳节才被清明节吸纳,而清明节的活动也变得越加丰富,什么春嬉啊、禁火啊、寒食啊、祭祀啊才合在一起,您看清明上河图,那里面记载了除上坟之外非常多的民间活动 。
那您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么?还有为什么要吃寒食呢?这些其实是传说和习俗夹在一起演变而成的 。
首先咱们说,这个节气和节日为什么叫清明,根据《淮南子-天文》的记载,冬至之后105天,则清明风至,“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而在清明之前的三天,需要寒食禁火,这个禁火其实源自于先秦时期的改火习俗,因为在上古时期,万物有灵,火也不例外,凡是祸害人类形成火灾的火人们认为都是那些成了精的旧火,因为这个火种用的时间太长了,所以他们才成了精而危害人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