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_redist 2008 VC2008( 三 )


中国VC/PE行业高质量增长的五大趋势
未来,中国VC/PE行业会迎来高质量增长的五大趋势 。今年会议的主题是资本专业主义,因此,专业化是第一个趋势 。综合类VC/PE平台基本上已经确立了,如果在座想做综合性的股权投资平台的话机会不大,但是做某个行业细分的投资机构会有非常大的机会 。行业的从业门槛会越来越高,并且不会被AI所代替 。同时,机构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更加重要 。现在很多机构还是在用Excel表,信息处理能力需要加强 。
第二,全球化 。这个行业最初都是美元基金,后来逐步出现人民币基金,未来管理人民币基金的本土机构如果要成长为中国的中流砥柱,那必然也将管理美元基金,以便建设能力、全球布局 。
第三,多元化 。整个VC/PE行业的生态建设会越来越多元化 。并购基金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是没有发展得很好,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注册制未能落实 。现在并购重组、借壳等政策进一步放松,可能使并购基金迎来增长点 。同时,S基金在国外已经达到了800多亿美元的规模,中国刚刚起步 。另外,母基金也有发展空间 。最后,多元化退出,即IPO退出不一定是最优的选择,而并购等将是非常重要的退出策略 。
第四,机构化 。一方面,LP质量优化,基金的期限要延长 。从美国数据来讲,美国基金一般是10+2,但是在12年退出的基金只占30%,有70%还是退不出去,我们5+2期限的基金更难了 。即便科创板设立,我国在退出方面在市场环境和政策上跟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我认为基金的期限延长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
第五,自律化 。IRR要挤水分 。管理能力与管理规模要匹配,避免不自律的机构(到处找政府引导基金合作,临时搭班子组建团队) 。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如果机构不谈整个基金的情况,只谈个别项目的情况;不算整个基金的收益,只算个别项目的收益,会对LP会产生巨大的误导 。
中国VC/PE行业发展的两大短板
整个VC/PE行业其实有两大短板,第一个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VC/PE的退出缺乏包容性和时效性 。我相信科创板和创业板未来会有一些突破,但是这也需要时间,需要资本市场逐渐成熟;另一个短板是行业缺乏耐心可持续出资能力的机构LP 。国外的主流LP是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他们以资产配置策略为核心的投资逻辑,与政府引导基金一事一议的投资逻辑存在巨大的差异 。当然,这个差距为在座的政府引导基金提供了机会 。目前市场,由于真正耐心、可持续LP的缺乏,政府引导基金成为VC/PE机构不得不重视的次优选择 。
VC/PE市场数据
时间关系,我简单给大家看一下最新的行业数据 。募资虽然还是下滑趋势,但是有一点大家可以观察一下,2015年募资规模660亿美金,涉及1134支基金,2019年规模是540亿美金,涉及271支基金,这表明资金正向少数基金集中,行业正在头部化 。而且540亿美元当中,60%是前十大基金募集贡献的 。右图是IPO的数量,近几年平均每一年能够在全球上市的中国企业差不多有300家左右,相对稳定 。
投资方面,对标2018年,投资下滑确实非常严重,但是对标2015年或更早,则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好的位置 。所以我说这个行业不像前十年那样脆弱,存量基金还是很多的,只是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
VC/PE基金作为资产配置的特征
市场化LP配置VC/PE基金基于非有效定价机制的策略,即波动性大 。投在头部四分之一和尾部四分之一差距很明显 。同时,VC/PE资产又是成本最高的资产类别,美国最大的加州退休基金PE毛收益是19.3%,但是成本是7% 。所以对于市场化LP来讲,能做好VC/PE的投资其实是很难的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高收益的认识的偏差,包括存活者偏差、回填偏差等,VC/PE基金的平均收益仅仅相当于公开市场的回报加上非流动性的贴水 。市场化LP有专业的团队、积极的主动性管理,需要平滑不同风险,采用系统性方法找到最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整个过程非常困难 。而政府引导基金的诉求更加复杂,我们不但要找到相对好的,还要让其满足各种限制,这种情况下投资策略的难度比市场化LP更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