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八公山区下辖街道一览 八公山属于哪个市

八公山区,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淮南市西部,淮河南岸,西北与寿县、凤台相邻,南与谢家集区接壤,东与潘集区隔淮相望,总面积105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2个镇,另有1个妙山林场;
八公山区(340405),在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八公山东麓、淮河西岸 。面积96.2平方千米,人口11.8万(2020年) 。辖3个街道、2个镇:新庄孜街道、土坝孜街道、毕家岗街道、八公山镇、山王镇 。区人民政府驻新庄孜街道丁山路1号 。区以八公山为名 。1953年设八公山区,1961年划南部置谢家集区成今境 。为淮南市新型工业区 。有新庄孜、李嘴孜、孔集等煤矿,有化工、水泥、机械、陶瓷、麻纺、印刷、服装等厂 。大张铁路斜穿区境,设八公山、毕家岗、张楼等站 。淮阜公路经北部 。淮河航运有八公山港 。名胜有八公仙阁、南塘石门潭、八公山风景区等 。
八公山区位于华东能源基地、工业粮仓——淮南市的西部,西北与寿县、凤台相邻,南与谢家集区接壤,东与潘集区隔淮相望,相传因汉淮南王刘安门客苏非、李尚、毛被等“八公”在山中修炼成仙而得名 。境内淮南虫化石被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 。鸿篇巨制《淮南子》“牢笼天地,博极古今” 。豆腐文化、楚汉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
历史上,西周时属州来国,汉初属淮南国,清时由寿县划归凤台 。1949年1月解放后,凤台县政府在淮河之南设置八公山、蔡家岗两个区 。5月,八公山区、蔡家岗区由凤台县划归淮南矿区,两区合并成立淮南区 。1949年11月淮南矿区设立八公山镇,管理西部的城镇工作 。1955年2月,建立县级的八公山区 。1961年10月,从中划分出谢家集区 。
目前,全区户籍人口约15万,下辖2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八公山镇、山王镇2个镇,新庄孜、土坝孜、毕家岗3个街道和妙山林场 。全区共有城市社区21个,农村社区(村民委员会)21个 。
八公山区西部为山丘、岗地,东部为湾地(近淮为冲积平原) 。据地质部门考证,八公山地质年龄约为1亿5000万年 。其结构层岩石自五台变质岩开始,从老到新,由震旦、寒武、奥陶、石炭、二迭、三迭、第三纪页岩、砂岩等组成,以石灰岩为主,其残积、坡积土壤多为石灰(岩)土,湾地及岗地均属于第四纪更新世地层 。八公山区西依八公山麓,东临淮河,自然形成西高东低的倾斜地势 。境内有丘陵、谷地、岗地、湾地等类地形,以丘陵、岗地、湾地为主,约各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
202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144779人,其中城镇人口138521人,乡村人口6258人;男性人口74218人,女性人口70561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51.26%、48.74%;出生人口585人,出生率4.0‰,比上年下降1.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847人,死亡率5.85‰,比上年下降2.7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85‰,比上年上升1.65个千分点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72万人 。

淮南市八公山区下辖街道一览 八公山属于哪个市

文章插图
(1)新庄孜街道(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4.65万)
清宣统元年(1909年)淮河水患,居民从河岸夏庄孜迁此建庄,故名新庄孜 。
驻地:治东社区
辖8个社区:治东社区、新培社区、治西社区、矿北社区、胜利社区、建东社区、化工社区、团结社区 。
历史沿革:新庄孜街道(1965)
(2)土坝孜街道(面积7平方千米,人口3万)
传说赵匡胤被困南唐的时候,在该地区铸造了一座防御工事,废弃后成了一座坝子,因由土石建造而成,故称土坝孜 。
驻地:桐蔡新路南路东侧洗云楼院内
辖5个社区:支架社区、小刘庄社区、建井社区、大马路社区、惠民社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