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的氢能源大巴,背后有个“氢燃料电池第一股”

文章图片
图1/3
连亏两年 , “氢燃料电池第一股”亿华通还要赴港上市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邱晓芬
来源:36氪Pro(ID:krkrpro)
冬奥会还在如火如荼地举办 , 或许很少人会注意到 , 穿梭在各处的超过一千辆氢能源汽车、以及配备的三十多个加氢站——而北京冬奥项目 , 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一个氢燃料汽车的示范点 。
这些氢燃料电池车背后供应商之一 , 是有着“氢燃料电池第一股”之称的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华通) 。
成立于2012年 , 亿华通主要生产氢燃料电池系统 , 生产覆盖30kW到120kW型号的燃料电池 。 为了乘热打铁 , 扩充更多的融资渠道 , 这家公司还在继续筹备上市融资 。 不久前 , 证监会披露 , 亿华通已经提交上市相关审批材料 , 一旦获得受理 , 亿华通很快就可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 。

文章图片
图2/3
冬奥会氢燃料电池车 图片来自网络
这已经不是亿华通第一次上市 。 2016年 , 亿华通就曾在新三板挂牌 。 不过 , 由于新三板的流动性并不大 , 到了2020年 , 从新三板摘牌后 , 亿华通又快速奔赴科创板上市 , 筹资约为15亿元 。
一旦香港上市成功 , 这家氢燃料电池公司将实现“A+H”的局面 。 截至发稿 , 亿华通的股价为165元 , 市值为127亿元 。
尽管已经是国内氢燃料装机量第一名 , 也是申龙客车、北汽福田、宇通客车、中通客车、吉利商用车等20多家商用车厂商的供应商 , 亿华通的电池销量在最近两年快速提升 。 不过 , 这家公司尚未达到盈利的关口 , 距离成为氢燃料的“宁德时代” , 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
阵痛
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到 , 随着氢燃料电池的出货量的逐步提升 , 亿华通的营收正在稳健增加——2019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是5.5亿元、5.7亿元 。 不过 , 在净利润方面 , 亿华通在近两年处于亏损状态 , 2019年的归母净利润是6392万元 , 到了2020年则转至亏损2252万元 。
亏损的势态在2021年仍在延续 , 目前亿华通全年的财报信息尚未披露 , 但以第三季度为例 , 在这一燃料电池淡季 , 营收相比过去翻了数倍 , 达到2.6亿元 。 与此同时 , 净亏损也在持续放大 , 单季度就达到了5457万元 。 有预计数据称 , 亿华通2021年的亏损或将扩大到1.4亿元-1.9亿元之间 。

文章图片
图3/3
近7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及其同比增速
一种矛盾的状态是 , 2021年多数想进入氢能产业链的“外行”公司 , 光伏公司、储能公司和风电公司 , 股价几乎是“沾氢”即起飞 。 而真正的氢燃料电池厂商 , 亿华通今年的股价却没有太大的起伏 , 去年股价维持基本维持在270元左右 。
在亿华通氢燃料电池看似越卖越亏的背后 , 氢燃料电池行业其实还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 。
数量上的鲜明对比是 , 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目前只有纯电动车出货量的零头 。 在国内 , 两者在现阶段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分工:电池车以中短途的C端场景为主 , 而氢燃料车则主动以长途商用的B端场景为主 。
因此 , 亿华通氢燃料电池车的出货量集中在公交车、商业大巴、物流车等领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