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 海城东陵尚可喜家风水( 三 )


“2007年,清史专家、著名学者阎崇年出版《明亡清兴六十年》 。正说洪承畴降清 。肯定了洪承畴历史积极意义 。作为中华名人,洪承畴少年成才路,是激励后辈学子奋发求学的生动教材 。洪承畴开清第一功,也是引导后辈学子爱国立业的生动教材 。”

尚可喜 海城东陵尚可喜家风水

文章插图

按照其的遗嘱,公元1681年,死后的尚可喜归葬海城 。为纪念他的功绩,清政府拨8000两白银修建尚王墓园,赐田万顷,安置家属,派两名四品顶戴的佐领和100名士兵,世代为尚可喜守陵,一直侍守了200余年 。建国后尚王墓园被列为地方文物 。
其后人出资修建纪念馆
1996年,国家鼓励民间兴修纪念馆,抢救历史文物 。尚可喜第11世孙尚德新先后投资几十万元,包括后人共投资200多万元,按照族谱图样,在海城八里镇小新村东南的文安山祖坟地,基本修复了尚王陵园 。1997年基本恢复了园外的石牌坊等附属建筑的历史原貌 。1999年又在陵园正门两侧增修了尚王展览馆和尚王遗物陈列馆 。展览馆内展览着文字、图片和绘画,描述了尚可喜的生平事迹 。陈列馆中保存着5部尚氏族谱及尚可喜画像、官印以及乾隆御赐给尚可喜后人的千叟杖等许多文物 。2003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尚王陵园为鞍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平南王纪念馆落成,正厅悬挂着一幅高2.74米,宽0.81米的尚可喜彩绘画像,尚可喜身穿九蟒五爪亲王朝服(也称蟒袍),腰系镀金珊瑚转环御赐黄腰带,胸前配挂腊面朝珠(108颗),肩担五蟒披肩,头戴亲王冠帽 。尚王陵园是社会力量抢救保护的一处清代文物,也是辽宁省境内第一座民建清代的历史人文景观,现已对国内外游人开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