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辽阔 辽阔( 二 )


此次回延之前,我和97岁高龄的诗人贺敬之通过话 。贺老说,他和我很近 。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 。贺老和我,都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 。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群芳,引人叫绝 。
在《回延安》中,诗人还说: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
此刻,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 。“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 。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 。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
看眼前,是何人?
又面熟,又面生 。
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载歌载舞 。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
朋友们最知我心,安排我住在离宝塔山最近的宾馆 。每当暮色四合,宝塔山上的灯光哗啦一下全亮了,宝塔山红了,如火焰燃烧,也点燃了我的心 。我想起,母亲告诉我,1937年春天,当我过满月的时候,刘志丹夫人同桂荣妈妈,给我做了一双老虎鞋;我想起,我骑在南关大礼堂外的短墙上玩耍,适逢来开会的毛泽东走过,他慈爱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几秒;我想起,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亲自为我号脉、看病;我想起,在清凉山上的新华广播电台,在那贴着白毡的小窑洞演播室里,我稚嫩的嗓音乘着电波飞遍全国……我这个出生在延安的孩子,是党呵护着长大的 。
然而我深知,延安不是我一个人的 。延安,是冼星海的延安,是石鲁的延安,是贺敬之的延安,是全国人民的延安,是永恒的革命圣地 。作为地地道道的延安人,我的心,将永远伴着延河奔流的强劲节拍而跳动 。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9日16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