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家装风水名师推荐( 二 )


由此可知,在已发掘的耶律宗政与耶律宗允墓的上方,按照墓志记载,还应有其父“孝贞皇太弟耶律隆庆”的陪葬陵,这符合该墓北临辽景宗乾陵所在的“琉璃寺”的地理位置,也符合辽代强调尊卑、长幼的帝陵兆域之陪葬陵规制 。因此,这座琉璃砖辽墓,从其地位和规模,均应在耶律宗政与耶律宗允兄弟之上 。而近年在龙岗耶律宗政墓的正上方发现的“琉璃砖辽墓”,无疑为耶律隆庆墓的认定,提供了重要线索 。
其二,据《辽史》景宗本纪、皇子表和《契丹国志》记载,辽景宗共有四子:长子耶律隆绪(辽圣宗),生于保宁三年(971)年;次子耶律隆庆,生于保宁五年(973年);三子耶律隆裕,一称药师奴;还有四子韩八(可能是《契丹国志》记载的仅出生八个月即夭折的皇子“郑哥”,但此子是否为辽景宗与萧绰所生,目前史学界存在争议),生年不详,卒于其父死以前的乾亨三年乙卯(981年),葬于潢、土二河之间,置“永州” 。此诸子中,唯隆绪、隆庆二皇子,在辽景宗在世时已备受尊崇,早在乾亨二年即“封皇子隆绪为梁王,隆庆为恒王” 。
所以,在医巫闾山龙岗的景宗“乾陵”前,除圣宗皇帝独葬庆陵(今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庆云山),只有其次子“皇太弟”耶律隆庆可以摆在陪葬的独尊地位 。在礼制规范、等级森严的辽帝陵陪葬制度中,这也可以印证龙岗耶律宗正墓正上方的高规格辽墓,必为耶律隆庆墓莫属 。
其三,按照《辽史》和耶律宗政、耶律宗允墓志记载,辽景宗次子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的齐国妃共生三子 。除长子耶律宗政、三子耶律宗允外,还有二子耶律宗德 。按照已发现的耶律宗政和耶律宗允墓的排列顺序看,耶律宗政墓居中,正对着“琉璃砖辽墓”下方南部,符合长子直系居中的礼俗;耶律宗允墓在其西约30米,也符合古代宗庙和陵寝“左昭右穆”的礼制排序 。在其父耶律隆庆以下,长兄耶律宗政居中,二弟耶律宗德居左(东)、而三弟耶律宗允应居右(西) 。
张克举先生生前已著文指出,在耶律宗政墓之东附近还应有耶律宗德的陪葬陵,其规模和地位应与宗政、宗允墓相当 。而今发现在耶律宗政墓上(北)方的“琉璃砖辽墓”,无论就其显赫的位置还是具有琉璃砖的高等级标志,都是耶律宗政与耶律宗允墓所不及的,显然排除了新发现的琉璃砖辽墓为耶律宗德墓的可能性,此墓高于宗政、宗德、宗允三人的尊崇地位,暗示其墓主当为三人之父耶律隆庆 。
王绵厚表示,由地理方位看,也暗示龙岗子“琉璃砖辽墓”处于辽代的乾陵区 。“从以龙岗辽墓群特别是新发现的‘琉璃砖辽墓’的方位看,其东南距离最近的北镇庙仅5公里、距北镇市约8公里,而西北距琉璃寺不过2公里 。其东南5公里的北镇庙前的小常屯古城,一向被认定为辽代‘乾州’,过去,其故址曾存在边长500米的辽代城址 。而今北镇市区明代广宁城前,则有早年金毓黻先生认定的辽代旧显州城址 。当年金代许亢宗在《奉使行程录》中已明确记载,‘自刘家庄一百二十里至显州——乃医巫闾山也,契丹兀欲(耶律倍)葬于此山 。离州七里,别建乾州以奉陵寝’ 。今北镇庙前的乾州距北镇市区(显州)约3公里,恰合辽金七里之数 。而北镇庙南小常屯辽城,西北去龙岗辽墓群(耶律隆庆及诸子陪葬墓)约10里,距琉璃寺(乾陵)约13里,是‘乾陵’东南最近的州城,故应为乾陵的‘奉陵邑’ 。”王绵厚阐述道 。
心机深沉的
秦晋国王耶律隆庆
秦晋国王耶律隆庆于《辽史》无传,仅在《辽史》第四卷的“皇子表”中提了一笔,全文仅212字 。不过,在圣宗朝,耶律隆庆的地位相当显贵,称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亦不为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