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家装风水名师推荐( 四 )


实地探寻
“疑似耶律隆庆墓”的历史迷踪
2014年3月29日,记者与资深考古学家冯永谦、北镇学者屈连志一道探访了龙岗子烟筒峰下这座神秘的辽代大墓 。该墓在耶律宗政墓上方数百米处的半山坡上,四周果树遍布,顺分层的土垅次第上行,仰头透过果林密织的枝顶罅隙,遥见一座生满青翠松柏的玲珑石峰于头顶时隐时现,这就是烟筒峰 。龙岗子村老书记何有成说,烟筒峰过去叫“笔架峰”,应有五座小峰高低错落遥相呼应,形同笔架,寓意文脉不断、薪火相传,后因开采石料,一些山峰惨遭破坏,连峰名都由文雅的“笔架山”被人为拉低层次,改为俗气的“烟筒峰”了 。
据家住大墓附近的龙岗子村民李女士介绍,前几年,文物部门曾对这座辽代大墓进行了发掘,有个民工被墓顶的砖石给埋了,挖出来送医院,骨折了 。因墓穴存在坍塌风险,为安全起见,考古专家便未做深入发掘,只发现了“裤带卡子(当地人语,可能是腰带残块)”等些许小件,没有重大发现 。
李女士说,以前不知道这里有大墓,因一下雨,墓顶的土就往下陷,这才发现的 。不少人关心该墓是否被盗?李女士说,她在此地居住的这些年未曾听说,因为地面距墓顶约有三、四米,墓顶到墓底估计还有三、四米,也就是说从地面到墓底少说也有六、七米,一般人挖不了 。另外,这一带都是个人果园,天天侍弄,谁能让一群陌生人在自家果园大张旗鼓地挖墓呢?遗憾的是,此墓目前已发现盗洞,见财起意的盗墓者无孔不入 。
李女士还说,这里土质肥沃,种梨、李子、苹果等水果,苹果有白梨、雪梨、南国梨等品种,口感不错 。
尽管时隔千年,但在这座辽代大墓附近,仍能发现不少辽代实物遗存,如一块棱角分明的残石,石件边侧有人为磨出的棱线,石件上部凿出一个圆窟窿,此为何物?冯永谦释疑说,此物叫石枢,石头上的圆窟窿是用来立门轴的,之所以在石边上刻出棱线,因为古代的门没有折页,如此处理以便门户开合,这种体量的门枢不是一般人家用得起的 。
此外,这一带还屡见绿釉琉璃瓦 。据冯永谦追忆,几十年前,他曾在大墓前的小亭子处捡到一块很完整的大琉璃瓦,将其交给北镇文管所了 。“在辽代,那小亭子处应该有座享殿 。这周围都是石头山,唯独龙岗子这里土多,疑似人力所为 。耶律宗政墓出青瓦,而此墓出琉璃瓦,这种规格,谁能用?”冯永谦推想道 。
与冯永谦意见相仿,王绵厚也认为这座“琉璃砖辽墓”非同小可,因为这座辽墓的建筑材料等级较高,出了琉璃砖,说明规格不俗,间接证明了墓主人的显赫地位 。迄今为止,除辽代四处帝陵(祖陵、怀陵、庆陵和乾显陵)外,经考古发掘确认有琉璃砖墓室建筑的,仅有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的耶律羽之墓等极少数贵族墓,有琉璃砖砌的主室和尸床,这为龙岗新发现的“琉璃砖辽墓”,可能属仅次于帝陵的高规格辽墓提供了重要依据 。而在这一区域中,有这种规格的辽墓,非耶律隆庆莫属 。
在冯永谦看来,龙岗子风水之佳独冠闾山,而让国皇帝耶律倍又是最早葬于闾山的的大辽皇族,这座“琉璃砖辽墓”有无可能与耶律倍有关呢?
目前,这座“疑似耶律隆庆墓”只是一个长宽各约四五米的已被回填的大浅坑,它所有的历史之谜都深藏于地下至少六七米处的千年黑暗中,静待后世有缘之人解开它的岁月玄机 。
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张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