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风水对比北京 西安大雁塔风水( 二 )


隋亡唐兴,唐王朝建都于长安,为了效仿隋代两座木塔,故兴建起了大慈恩寺的大雁塔与大荐福寺的小雁塔,这两座唐塔因使用了砖石结构,故而流传至今 。至唐武德一代,隋朝建造的这两座分别名为禅定寺与大禅定寺的佛寺,才被更名为大庄严寺和大总持寺 。在整座长安城的南部一线形成了隋代两座木塔与唐代两座砖塔遥相辉映的四塔并存的格局 。
未料此后二百年唐武宗灭佛 。据《唐会要》卷四十九载:会昌五年(845)七月,武宗下令并天下佛寺,长安城“宜每街各留寺两所,每寺各留三十人 。”也就是说长安城仅留四座寺院:左街留慈恩寺、荐福寺;右街留西明寺、庄严寺 。
唐武宗灭佛对长安城佛教的打击很大,但是,从留下的四座佛寺选择可以看出,唐皇帝可以毁寺,但对于长安城有重要风水调节作用的佛塔是不敢拆毁的,所以他选择留下的寺也就是有两座木塔与两座砖塔的皇家佛寺 。从此,总持寺消失,长安城仅留下庄严寺,但两座木塔却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继续护佑着长安古城 。
木结构建筑是易着火腐朽的,此后唐宋两代,两座木塔虽稍有毁修,但其结构牢固,百年不倒,直至隋朝七百年后的元代末年,两座屹立在长安城近千年的隋代木塔终于毁于战火,彻底坍塌消亡 。那种消亡也标志着长安城隋唐繁荣盛世的消亡,木塔寺便见证了长安城的兴衰!
查询了这一段历史,让我对今天木塔寺遗址公园存在的意义有了清楚的认识,它可以唤起人们对木塔的回忆,重温它曾作为帝都佛教的旗帜,见证西安古城兴衰标志的历史!
木塔寺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科技六路中段 。过去是坐地铁3号线在延平门站下车再换乘公交车到科技六路中段站下车,再东行四百米才到 。去年地铁六号线开通后可以直接到达,六号线正好设有木塔寺站 。
木塔寺遗址公园在科技六路中段路南,其正大门为公园北入口,这是一个大广场区,右侧以建筑元素——“铺首衔环”造型的石雕艺术与公园铭牌相结合的方式表示大门 。使抽象与写实相融合,突出了现代唐风特色 。在广场中间点缀有唐代寺庙前的石灯造型,展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标牌 。而其左侧是密植大规格的雪松形成大面积的雪松林,以达到古松蔽日,满目苍翠的景观效果 。
我从正大门由右到左看过来,然后顺左侧雪松林走进公园,在这里见到公园的平面布置图与简介,其旁边的一丛翠竹林中又见公园的另一名称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 。这表达出建此公园是考虑到高新区区域特点的同时又用来反映传统文化的精髓 。公园在主体上以传统园林为表现形式,增加了许多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元素,最终形成了现代寺观园林的核心理念 。公园整体以“大绿”为核心,以遗址保护、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泉石竹树养心”为指导思想 。换言之,即在此高新区区域依托遗址设置一个绿化风景的园林点 。
按照图示先从公园左边看起,就向左行正对的是禅定广场,只见广场中站立一尊观世音菩萨像,作禅定手式 。在这条路的北头就是原木塔寺的偏殿遗址,有居士在此盖了一简易大雄宝殿,以示纪念 。
沿此路南行,从偏殿起向南呈遗址公园的一条南北历史发展轴 。先路过的是古槐广场,在殿基线左右列植有两株古龙爪槐;广场西边是绿树成荫的树林,而左侧靠围墙则点缀了一些小景观 。再向前行就是遗址公园的核心区,远远就见山门遗址的背影,沿途还见散落的石碾子,青石碾盘,青石碌碡,给这个城市公园增加了一些乡土气息,令人回味 。来到清康熙年间所建山门的侧面,那开裂的墙体,破败的屋檐无一不在诉说历史的伤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