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C端的互联网医疗注定失败

“互联网+”和医疗分别是时下最为火爆的概念,一旦入手便会身价倍增 。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又会预示着怎样的前景?互联网+医疗,正在挑战着所有人的想象力 。
但目前的市场正在逐渐达成一致,互联网医疗无法成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领域,只能作为传统医疗服务的补充和有效工具 。现仍有多重问题困惑着市场,线上服务如何与线下服务进行整合,互联网医疗的获客渠道如何在B端和C端之间平衡,互联网医疗的营收如何在与B端的博弈下增长?
资本高歌猛进了一年之后突然嘎然而止

主打C端的互联网医疗注定失败

文章插图
对于从互联网转过来的投资者和创业者来说,思维的惯性导致他们始终认为流量和用户数是在医疗行业发展的首要前提,至于营收和增长的可持续性在先期都不被考虑 。正是这种僵化的思维导致整个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误判,以为花钱买流量和用户就能做好医疗服务 。
当然,市场很快就做出了自我修正,在资本高歌猛进了一年之后突然就嘎然而止 。伴随着资本的裹足不前,医疗服务特别是互联网医疗服务市场的投资日趋理性 。但什么样的模式是有价值的,哪些项目最终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市场仍非常惶惑,未有定论 。本文从C端的成长性来简要分析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未来方向 。
B2C模式医疗服务的弊端
在现代社保体系构建之前,医疗服务与其他服务一样更多的是直接的B2C模式 。但这种模式虽然简单直接,但弊端也非常明显 。
第一,医疗服务方缺乏制衡,没有人对医生进行监管和控制,这一方面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病人也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权利 。与医生相比,病人是弱势群体,各种欺诈和误导都会导致对病人造成损害 。因此,从前的社会对医生的道德要求是很高的 。
第二,疾病的风险保障缺乏 。由于没有社保体系,一旦个人得了大病就可能倾家荡产,这无论对个人或家庭来说都会产生巨大的风险 。
第三,由于病人全部自费,对价格的敏感度高,大量疾病也没有经济负担能力,这导致医生和医疗机构的规模始终无法做大,也制约了医疗机构自身的发展 。
因此,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作用是巨大的:个人风险得到一部分保障,作为第三方的支付方代表病人去有效制衡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营收也能获得较快的增长 。
第三方支付体系的建立反过来对医疗服务的生态做了很大的重组,医疗服务的模式不再是B2C,而是B-B-C 。医疗服务方首先是面向支付机构获取赔付资格,从而能获取来自支付方的引流,最终带动客源的增加并获得更多的赔付 。但是,当加入保险的医疗服务网络后,在同一网络内的竞争对手能否成功发展则主要依靠面向C端用户的服务能力,这又是另外一种获取发展的能力 。
【主打C端的互联网医疗注定失败】C端的爆发式增长将最终被证明只是市场的想象
在一个支付方多元的市场,首先是2B的能力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能力,而非2C 。而在一个支付方单一的市场,医疗服务面向C端的能力更为重要,但支付方单一会制约服务的覆盖能力和水平,压制服务的创新和多元化 。
无论支付方是否多元,任何线上的医疗服务都首先是建基于线下,无论是获客能力还是营收增长,都取决于B端而非C端,所谓C端的爆发式增长将最终被证明只是市场的想象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简述这一问题 。
首先,在一个由支付方主导的医疗服务市场,线下医疗服务的获客能力取决于能否被足够多和足够大的支付机构所接纳进入其医疗服务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