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里的王八 八仙池风水( 四 )


走在安平桥上,放眼望去,安平桥就像是一条长龙向前延伸,怎么也望不到尽头 。安平桥的中间点,便是中亭,历来是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的分界处 。亭前伫立着两尊护桥石将军,两侧有楹联“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
我没有走完安平桥(感觉走不完),去到中亭就折回了 。回去吃了五里桥竹笋冻,安海的特产,比我在厦门吃的,要好吃很多 。
清源山:闽海蓬莱第一山
来泉州不可不游清源山 。清源山乃泉州名山,位于泉州城北,海拔498米,清源山奇石嵯峨,有“闽海蓬莱第一山”的美誉 。又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据说泉州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
1939年初春,弘一法师来到清源山,在山顶的清源洞住了30余日 。
在去清源山之前,法师刚在佛教养正院,发表了那篇著名的题为《最后的忏悔》的重要演讲,对自己的修行进行了无情剖析和深入检讨 。表示不久将闭关静养,谢绝一切外事应酬,以终天年 。此后他就在承天寺闭关,后又来到清源山静修 。

池里的王八 八仙池风水

文章插图
镌刻于弘一法师墓塔边的最后墨迹:悲欣交集
清源山,佛道齐聚 。入口处,一座高近六米,宽八米的老君石雕像巍然端坐,长眉阔口,笑看游人 。此老君像刻于宋朝,千百年来盘坐在这里,像镇守灵山的守护神 。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 。
清源山虽因山底的老子雕像而闻名于世,山腰却都是佛教的天下 。由此向上攀登,山上有许多佛寺和造像,皆由天然崖壁雕琢而成 。比如千手岩因为供奉千手观音像而得名,弥陀岩有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碧霄岩有著名的藏传佛教造像“三世佛” 。
法师对清源山早已心向往之,居住在清源洞期间,游历了这里的所有寺庙 。清源山优美的景色让他流连忘返,他还为山中的南台岩、赐恩岩、弥陀岩等诸寺题字 。一个月后,他回到承天寺 。
再之后,法师去了永春普济寺闭关 。在那里坚持不讲经、不会客,亦不为人写字,专心致志撰写律著,历时572天 。普济寺是法师入闽14年,住锡时间最长久的地方 。
在说回清源山,法师的舍利塔也在此山中,就位于千手岩东侧,弥陀岩西南侧的一处茂林修竹的高台上 。
法师墓塔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妙莲法师主持下修建的,后80年代又重建过 。花岗岩仿木结构,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 。墓塔内正面壁上,还嵌有法师高徒丰子恺先生所绘的“弘一律师遗像”,据说是他悲切时集泪研磨所作的“泪墨画” 。
于清源山建大师纪念塔,乃是精心选择 。山是泉州第一山,风光秀丽 。法师也曾在此闭关,法缘殊胜 。舍利塔左侧的高石上,还有一尊他的禅坐像,目光悲悯而又宁静,正注视着山下的泉州城 。
在这清源山,高石上打坐的法师像,和山脚下那尊老子像,成为了和谐共处的友邻 。
温陵养老院:儒家书院的最后时光
泉州府城隍庙北侧的模范巷92号,是泉州市第三医院的旧址,也是有点让人觉得可怕的精神病院 。如今,医院搬走,这里一片萧瑟的气氛 。我来此地,是因为这里曾是弘一法师在泉州最后的住处,温陵养老院的所在 。
很多人知道弘一法师在圆寂于晚晴室,但可能不太清楚具体位置 。绕过病院大楼,可见一座残旧的石牌坊,上书“小山丛竹”四个字,斜对面那三间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老屋就是晚晴室所在,多年来,它一直作为三院的药品仓库而存在 。
这座小小的医院内,不仅有法师旧居,也是一处重要的泉州历史文化遗址 。医院前身是闽南第一个进士欧阳詹的家祠,后因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创办“小山丛竹书院”而闻名于世,是曾经辉煌的泉州古四大书院之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