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创新班 中国地质大学风水班教材( 四 )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清初著名学者胡渭曾参与康熙《大清一统志》编纂和绘制地图,并精研中国古代地理,绘有大量历史地图 。他为诠解古代地理学元典《禹贡》而撰《禹贡锥指》,不但指出地图画方即“计里画方”实源自上古的“井田制”;而且对裴秀的制图六体首推“分率”,强调:“今按分率者,计里画方,每方百里、五十里之谓也 。”就是说以一定比例画方 。胡渭的论断,从康熙朝以来样式雷的“平格”图中也可获得确证:其计量勘测和制图的操作基础,正是按比例画方 。
4.中国方格图与西方制图技术交流
公元17世纪,西方按地球经纬度测绘地图的方法经由耶稣会士传入中国,并在清康、雍、乾三朝大规模应用,但中国传统的计里画方地图,仍然应用不辍 。在清代内务府舆图房档案中,中式地图称为“方格图”,西式地图则称为“斜格图” 。
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依平格法绘成《大清中外天下全图》,据文献记载“至本朝中外一统,久道化成,康熙丙申岁(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遣使臣遍历各省,用仪器考北极高度,绘中外舆图,每方百里 。自北距南二百里,则北极高一度;自南距北二百里,则北极低一度;距百里,则半度;余各有差,以顺天为中宫,纵横百里,上应天度,南北相悬,东西各别 。阅图者,一考北极高度,一考天星分野,一考道途远近,一考各地界限,一考山川脉络,一考江河源流,分之则每省各为一围,别一颜色,无相杂也,合之则中外共为一张,经纬其度,实相联也 。洵称美善之规,□为金玉之宝也夫 。”可知,其平格法理念与本初子午线一致 。康熙五十八年(1719)绘成《皇舆全览图》,首次发现地球为扁球体 。而乾隆二十五年(1760)《皇舆全图》,则规模更大,已绘至北极 。
5.方格图在中国古代诸多领域的应用
中国古代,方格网的应用不仅限于计里画方的制图方式,在数学、军事、音韵学、音乐乃至游戏领域都有应用 。如东汉末年赵爽(字君卿)运用九宫格证明公元前二世纪《周髀算经》勾股定理的“弦图”和“日高图”等数理推算,便采用了方格网的方法,明代顾应祥的《弧矢算数》中也有“虚隅图”,同时代的朱载堉在《律学新书》中则运用模数化方格网来研究圆与方形线度和面积的数学关系,可以看到这种方法在中国古代几何计算方面曾长期传承;在北宋《武经总要》中,多幅军阵图采用了九宫式格网;北宋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篇》用方格表述语音反切,南宋郑樵《通志略》的语音表,则用方格坐标系统来标定各个汉字的元音、辅音及尾音“分度”并按乐符分类;在音乐记录方面,中国古代有方格记谱法,与五线谱属于同一体系;中国古代发明的围棋和象棋也是方格网方法具体应用的范例 。而在勘测、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当代出土的2300年前中山王陵《兆域图》(图7)就已经隐含了“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平格机理 。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实际运作还是从历史源流来看,可以推断,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延续运用这种方法,长期领先世界测量史和图学史,堪称奇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