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创新班 中国地质大学风水班教材



中国地质大学创新班 中国地质大学风水班教材

文章插图
王其亨,1947年生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及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在古建筑测绘、明清皇家陵寝与园林、古代建筑图学、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传统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理论等学术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
中国地质大学创新班 中国地质大学风水班教材

文章插图
图1:样式雷建筑图档中的“数码单”
中国地质大学创新班 中国地质大学风水班教材

文章插图
图2:样式雷建筑图档中的“格子本”
中国地质大学创新班 中国地质大学风水班教材

文章插图
图3:同治六年(1867年)《现在南海形式[势]围长图》,图中满绘10丈见方格网,用于计算清淤土方
【中国地质大学创新班 中国地质大学风水班教材】
中国地质大学创新班 中国地质大学风水班教材

文章插图

中国地质大学创新班 中国地质大学风水班教材

文章插图
图4:普陀峪定东陵神道碑亭龙蝠碑立样
中国地质大学创新班 中国地质大学风水班教材

文章插图
图5: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圆明园内围河道地盘全图》,图中满绘10丈见方格网
中国地质大学创新班 中国地质大学风水班教材

文章插图
图6:普祥峪普陀峪“全分烫样”
中国地质大学创新班 中国地质大学风水班教材

文章插图
图7:中山王陵《兆域图》
我们本期讲座的主题,是关于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 。中国古代建筑是否经过设计或如何设计,这个问题曾长期困扰国内外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也导致了如今我们知道各时期建筑形式与做法的演变,却很难阐发设计程序和方法,尤其是其设计思想与理论 。
1930年,万余件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入藏当时的北平图书馆等机构,相关整理和研究随即展开 。近年来,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相关研究逐步深入 。现在学者们已经发现,清代皇家建筑作为赓续中国古代传统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从选址、规划设计、到施工,都有缜密的运作程序;而负责皇家建筑设计两个多世纪的“样式雷”各代传人,均能十分娴熟灵活地运用丰富多彩的图学语言,包括各种富于现代意义的投影法及图层方法等,翔实表达其创作理念并指导施工,充分彰显了中国古代哲匠的非凡智慧 。也正因如此,2007年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
在这些样式雷建筑图档中,存在着大量的平格实例,我认为,这是解开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程序、设计方法及其理念的钥匙 。
下面我们就从样式雷建筑图档中的平格图入手,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程序和方法的秘密所在,并力图厘清它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脉络 。
从数码单到格子本再到平格
古人在复杂山地上做平面、竖向设计,既要考虑地形地貌、地质资源,还需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并兼顾景观和氛围的最优 。其首要环节就是必须精准描绘地形 。而“平格”方法最直观的应用方式,就是对平面尺寸的统计和把握,通过“平格”可计算相关平面面积,为选址和规划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
已有样式雷建筑图档中,存有大量的文字“数码单”(图1) 。测量地形时需先用白灰从穴中(地宫棺床中心)即基址中心向四面画出方格网,方格尺寸视建筑规模而定,一般每格五丈 。然后测量灰线网格上各交点的标高,穴中标高称为出平,高出的叫上平,低下的称下平;最终形成计量描述地形的文本 。记录某个剖面高下的文本,叫“平子单(底)”,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数码单;综汇全部高程数据的文本,叫“格子本”(图2)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