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风水文化是


究竟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作者: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
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是一个很普通的题目——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略微有一点特别的是,我把“中国的”这三个字加了引号,因为我主要讨论的是,究竟什么才能算中国的文化 。
01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从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是非常多的,从林则徐、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我有以下几个特别的考虑,先向大家“从实招来” 。
第一,是我们过去对中国文化的讨论,或者给中国文化的界定,往往是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 。我们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形容词,可是说实话,你听完了,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这不符合一个历史学者的习惯 。我今天要给大家讲得具体一点,就是什么才能算“中国的”文化 。

中国人的风水文化是

文章插图

第二,我也有我的担忧 。最近这些年,很多人热衷于谈论中国文化,诸如“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有多大的意义”,等等 。可是,很多人在谈论“中国文化”的时候,首先会把它“窄化”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可是有人却把中国文化窄化为汉族文化,然后又窄化为汉族里面的儒家文化,然后再窄化为他认为是正统、经典的儒家文化,这样就使得我们对什么是中国文化产生误解 。
第三,我现在非常担心的是,当我们讨论“中国文化”的时候,有一些人带着一种很奇怪的、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文化优越感 。因此,在所谓“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就会有一种错觉,觉得我们中国文化优于其他文化 。其实,文化是一种现象、一种特征,文化无高低,民族无贵贱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理性地、历史地、自觉地认识中国文化,这样才能够和各种民族、各种文化有互相交往、互相理解与平等的态度 。
02 中国文化典型的五个特点
我今天希望能够讲清楚的是,什么才是典型的中国文化 。换句话说,即中国文化的特点,什么在中国比较明显,在外国不太明显,什么在中国有,外国没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它称作“中国文化” 。但是,我这里还要作一个界定,下面讲的主要是汉族中国的文化 。
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思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要知道,现在全世界除了极少数,像中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汉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着直接的联系 。
汉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这个在古代中国叫作“文”,用章太炎的说法,这就是最基本的汉字单位“初文” 。这是古人通过图像,直接描绘他所看到的事物 。但是,这些字不够,就加上会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标志意义的符号 。比如说刀口上加上一点,就是“刃”;爪放在树上,就是“采”;牛被关在圈里面,就是“牢” 。会意还是不够用,就加上声音,成为形声字,比如说江河松柏等等 。
基础的汉字主要是这三类,当然六书有六种,但主要的是这三类 。大家可以看到这三类,基础都是形 。因此,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就会带来很多特征,可能会有一些重感觉重联想、但语法相对简单的特点 。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中国人对于“文”和“字”,有一种自然的感受和联想 。古代的“人”字,一看就是人,如果这个人嘴巴朝天,就是“兄”,兄原本不是兄弟的兄,是庆祝的“祝”,人的口朝天是向天“祝”和“咒”的意思 。人的嘴巴朝前,又是什么?是哈欠的“欠” 。但这个嘴巴如果掉到后面呢?就是既然的“既”,这是吃完了不吃了,所以是“既”,即已经结束了的意思 。汉字都非常有意思,它形成了中国文化很多特点 。简单地说,汉字的使用带来了书法的发达、诗歌声律的发展,比如对偶、平仄等,这些都是单音节的汉字才有的 。在古代中国,汉字这种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历史上没有中断,延续到现在,它对我们的思维、阅读和书写,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东亚,形成了所谓的“汉字文化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