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长瘊子有什么风水讲究( 二 )


2013年 , 我与郑师兄结为夫妻 , 他“浇尽毕生汗泪血 , 化作杏林百花开”的志向和落叶归根回归田园的愿景 , 让我甘愿夫唱妇随 。在郑师兄的带动下 , 去年到今年 , 我们带着父亲 , 两次到他的家乡——永泰去义诊 。
今年过年 , 从洛阳到永泰再到北京 , 非常高兴 , 父亲和我们一起过了羊年的春节 。这次春节我们回永泰 , 受到了亲朋乡邻的大方款待 。一方面是乡下人热情好客 , 另一方面是父亲在去年八月间到永泰义诊 , 四天时间诊断了接近四百病人 , 在当地树立了一定的名声 。特别是给一个小孩看好了小儿麻痹症 , 速度之快 , 效果之好 , 令四座惊叹 。那个小孩名叫陈涵 , 才五岁多 , 到福州几经检查 , 花费上万 , 不曾查出病症 , 反而怀疑是孩子脑神经有问题 。孩子的家人无奈之下 , 四处筹款 , 联系郑师兄 , 准备上北京求医 。郑师兄请他们等待一下 , 八月间我们回去义诊看看再说 。到永泰的第二天清晨便给涵涵把脉诊病 。涵涵当时极其好动 , 几次都抓住不住手腕 , 来好好诊一回脉 。他走路一高一低 , 走不稳 , 看起来好像脚很软 , 随时有崴到的可能 。涵涵家里四世同堂 , 他是独子独孙 , 是全家人的心头肉 。自从得病 , 奶奶日日以泪洗面 , 妈妈忧心如焚 , 一下子清瘦了二十多斤 。爸爸和爷爷更是四处想办法 , 心如猫抓 。还有一个太爷爷 , 老人家佝偻着年迈的身子 , 更加沉默不语 。父亲诊病后 , 根据脉象、症状和他多年的临床经验 , 断定这是小儿麻痹 , 开出三剂药 。涵涵的父亲当即骑摩托车到县城抓药 。三天过后 , 涵涵的爷爷高兴地跑过来 , 说涵涵走路不是那么拐了 , 好像好了一些 。于是又诊脉 , 再开出五剂药 。第四天我们便要离开永泰 , 临走之前 , 涵涵的家人问父亲去哪儿 , 要跟着父亲一起走 , 希望给涵涵继续诊病 。父亲说不必 , 带着他们到福州同仁堂给涵涵配了一些粉末药 , 嘱咐他们晚间擦后心即可 。
父亲回到洛阳后 , 不断接到永泰乡亲打来的电话 , 有的报喜 , 说病好了 。有的吃药见效 , 请再开个药方 。特别是涵涵 , 又通过电话描述症状 , 吃了十剂药后 , 已然痊愈 , 九月份如期上学去了 。
这次春节我们回去过年 , 慕名而来的患者依然不绝 。这一次给舅舅朋友的妻子看好了多年的顽疾 , 她已经四处寻医吃药多年 , 花费十几万元 , 依然顽疾缠身 。这次吃了十五剂药就已经大愈 。
两次和父亲回永泰义诊 , 目睹了父亲为一个又一个的乡亲解决了病痛 , 激发了我学习中医的热情和决心 。之前我总是想着郑师兄学就可以了 。两次跟诊 , 我意识到了自己学习中医的重要性 。而且我从小就有很好的环境熏陶 , 也有一定的背诵基础 , 不学习真是浪费了 。
自从离家来到北京 , 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倍觉珍贵 , 真正体会到了游子的心情 。这一次提早回家过年 , 前前后后 , 有二十天的时间和父亲在一起 。畅谈中医 , 畅谈人事 , 畅谈故旧 , 畅谈我们以后的田园生活 , 非常尽兴 , 心潮澎拜 。我又询问学习中医 , 应该从何下手 。父亲一一指点 。送父亲到北京西站的公交车上 , 我忽然想起一句“助君火 , 灭相火 , 国自安康” , 问父亲这句话出自哪本医书 , 小时候经常听到他背诵 。于是父亲讲了一个非常传奇的故事 。啊呀 , 我是何等愚痴 , 原来我早已身历这故事 , 却没有走进故事的核心:《医道捷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