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信息化大会 教育信息化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与数据统计研究所 张臻、祝新宇
此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次检验 。
通过疫情期间各级各类学校线上教学实践可以看到:一方面,我国多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为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提供了坚实的软硬件条件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各地统筹利用电视空中课堂和网络平台提供学习资源,亿万中小学生居家学习取得积极成效;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仍存在短板,缺乏灵活性、适应性,更多地服务于学校日常教学,将应用场景设定在班级授课,将技术支持的角色限制在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也更多局限在面对面的课堂上,并未对疫情等带来的具有突发性、全局性的教育秩序变化做足够的考虑和设计 。
如何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成为教育面向未来发展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
平战结合,再造教育教学全流程
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关键是要解决“平时”和“战时”在教学内容、授课环境、技术手段甚至教育理念等方面不一致的问题 。灵活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必然要求教育全流程是“平战结合”的 。
我国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强调,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背景下,实现教育的高位均衡,同时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当前,简单将线下课堂直接搬到线上已被反复证明不可行,因此,必须对教育全流程进行再造,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 。只有在日常教育活动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的前提下,在面对类似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公共事件时,线上教学才不仅仅是“一项临时应急措施”,才能成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宽广舞台 。
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应落脚在课程教学和组织管理的变革之中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学校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并将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摆在突出位置 。决定信息化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往往不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学校应辅助教师利用多种手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
其次,学校要给教师释放更大教学自主权 。一方面,教师作为线上教学的实践者,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整个资源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应该围绕教师的教学设计展开 。另一方面,由于有更加丰富优质的线上资源可供使用,教师也可以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引领者 。
再其次,教育管理者要实现角色转换,从以往的组织协调者向教育活动服务者转变 。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和技术力量,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搭建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综合服务体系,着力扭转以往普遍存在的教师单打独斗应对线上教学的不利局面,为信息化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
要确保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能够高效运行,关键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的全流程再造 。一方面要实现教学资源供给集约化、社会化,尝试将知识传授工作交给部分线上名师或社会化资源;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探索改变教与学的传统模式,有序引导教师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角色、提升素养,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泛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如此,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弱化了校园和教室作为教学活动的空间属性,自然就能实现“平时”“战时”迅速切换,进而真正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多管齐下,实现教育信息化高效应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