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岁末的意思 岁末的意思是什么( 二 )


因此北半球的冬季
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
冬至来了,有啥习俗
北方习俗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
南方习俗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 。南方沿海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 。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 。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 。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 。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
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 。
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 。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
冬至三候是什么?
平气法划分的节气
将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
二候麋角解;
三候水泉动 。”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
此时阳气虽已生长,
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
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
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
所以为阴,
而冬至一阳生,
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
由于阳气初生,
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
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
冬至进补记住1234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
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
来年无病痛;
今年冬令补,
明年可打虎”之说 。
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简单地说就是这个时候
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机,
冬至如果能够得到适当的进补,
来年一整年都能生龙活虎,
能量充足!
(一)道菜
清汤冬菜萝卜牛腩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前后是养生进补的大好时机 。在北方,号称冬季吃赛过小人参的白萝卜是必不可少的进补美食,而白萝卜的绝佳搭档是滋养脾胃的牛肉,两种食材一个性温一个性寒,两者一起正好寒热中和,“香”得益彰!要注意的是,这里,白萝卜要切厚片,以便充分吸收牛肉的汤汁,最后,一定不能忘了加入风味鲜美的冬菜 。
(二)种饺子
第一个饺子是用来吃的
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 。饺子最初是一种防治冻疮的食疗方,是有“医圣”美誉的汉代名医张仲景为治疗百姓耳朵冻伤发明的美食 。如果冬至以后比较怕冷的,不妨吃些韭菜鸡蛋、胡萝卜羊肉、香菜肉馅的饺子,有助于温补气血,增加热量 。
第二种“饺子”长在我们身上
就是我们的耳朵 。耳朵不仅是长给大家用来听东西的,懂得按摩耳朵还有不少保健功效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气血运行不畅或者肾阳虚的朋友耳朵比较容易生冻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