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把门的八字( 二 )


(二)、自然拳术练法与根基功夫
本门功夫,既名自然,则练时之注意,自以自然为主,不过阅者亦须知一艺之成,其始也 。固由不自然而入于自然,苟初基不蹈规矩,不下苦功,焉能有自然痛快之一日?是以本门功夫,练时亦有一定拳式 。特练时不着相,听其自然,而仍守一定法则,久而久之,则真自然矣!其根基拳法,甚为简单,但层层关窍,又不胜其复杂,初功即以内圈手为根,矮裆成圈环走,后则推手(即鬼头手) 。先习阳手,后习阴手,阳手掌自手背出(成虎爪掌),阴手掌自掌下出,再加踢腿,先踮后骈,顺逆成环习之 。先百步,再二百,三百,四百步,再半时一时二时为恒,长此习之,两载后,气自渐渐下去,眼光亦渐渐明朗(功成可数小时不瞬),如自外功入内功者,两年半始歇火性,即歇尽外功刚暴之劲也 。此后即可讲吞吐浮沉之用法,以及各种手法腿法,至五年后,犹有绝传功夫,是需练到该时,始可点穿也 。此后功亦渐成,即可纯养,八年或十年后,每晨只习片刻,则功夫终身不抽矣,此自然门功夫之大概情形也 。在习少林功时,早起不大小便,恐其歇气,然在本门,即反是矣,盖正欲其歇气也 。早起犹有许多舒筋法,亦系本门根基功夫,本门功夫不雅观,但便于实用,便于强身去疾,即此内圈手之走圈功夫,学者能于每早随意走数圈,必能有益身心也 。此外犹有上桩,乃练内膜者,三年成功;走簸箩十年成功 。子母球一重十六斤,一重二十斤;鸳鸯环共十六对,每支一斤,共三十年二斤,为铅所做;至第三年九天,犹有睡圈二对,非功到不能传 。其余之虎口棒、沙包、骈板、踮竹、三角桩、道桩、插沙、切砖与最后之挡板、地奔子等等,均在十年期中,一日不可间断 。此外小功夫不下数十种,此其大凡也 。详细练法,图解于后 。
自然门根基功夫图解凡习下列功夫,需习内圈手两载后始可操练,不然,气未下去,难成高手 。
(三)自然门特点
自然门是一种由博而匀而精的上乘内家功夫,也可以说是技击格斗的精华 。它的整个内容与训练程序看来虽然只有些许,然而我国各族武术、气功,拳术的精华,无一不包罗、无一不备载 。自然门剔除了多余的程式,牺牲了花俏的表演,整个真旨都是实实在在地为着技击服务 。它不在一招一式上刻意追求,更不讲究死练一拳一脚的绝招,因为这样虽有一技之长,但无形中就把自己局限在招式之中而难以解脱,在瞬息万变的临敌之际,被束缚的大脑与肢体是不能应变自如的,因此,决不可能成为上乘的武术技击家,只可抵笨汉、打俗人,不足与高手敌 。自然门避免了这些弊病,注重内在的精、气、神、实质的锻练,正如拳诀所言:“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滕,顶项胸腰背”,全面施以利用,动哪有哪,无中生有,任意所为 。既有长腿出击,又寓短手自保,无一处不可击打,无一处不可防守,正是“浑身都是机关枪”之谓 。而在平时练习时只操功夫,不同打法,任其水到乘成,自悟自明,不失自然本旨 。另外,自然门精义,商而言之即是“寓警意于打” 。所以从最初的基本功开始,老师无刻不与学生对击演手,随着功夫的长进,这种形势就越激烈越实在,长此以往,无论临敌经验与击打意识均可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
由于自然门极重内外兼修,动静相宜,故暗合金丹大道 。而一招一式无不在自然之中,决不勉强逆行 。所以修练此门越练身体越健,越老身体越强,功夫随之亦膝入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上乘境地 。
(四)自然门气功
整个自然门不妨用“气功”二字概括,它不论从基本功,或是自然拳套路,各种手法腿法,以至最后之归根,无不讲究炼气,而练气的要诀则为“以意导气、以气为归、意到气到、意止手上” 。在练自然门功夫时,应严守“不因执以求气,不看意以用力”的法则,一任自然 。自外功入气功后,两年半歌火性,在此期中,觉胸际气闭,时上时下,久之渐下,但一大练,即又浮起;目光渐清,而距时或醒后,时有虚惊,此乃气元归根未固之故 。继则神志安定,自横隔膜以上,五脏均感清凉,极为愉快,似觉别有天地,而跟帘亦陡然捲起,有如猛虎,目现琥珀光,可以不瞬,此后只一动手,目即圆起,炯炯有神,是后始算气功入门 。再则渐臻佳境,渐练身体渐轻,但轻而有极,软而有硬,随意所加,无往不适,此即为自然之境 。而自然门气功最大之归根,即“气归丹田,勿忘勿助,似有似无” 。一洗少林刚毅,一改武当柔弱,而成一有刚有柔,亦刚亦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内家武功,应于技击,倾刻可制敌于死地;施于健身,老惹之年可保不衰,此即谓自然门之气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