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萨7月25日电 题:“高原绿巨人”运营满月:“黑科技”消除“高反”精细化维护让列车更“智慧”
中新社记者 刘双双
7月25日 , 在青藏高原拉林铁路驰骋的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下称:复兴号动车组)安全运营“满月” , 运营里程近9万公里 。
被称为“高原绿巨人”的复兴号动车组首次挑战高海拔、复杂气候条件的“世界屋脊” , 是否也会有“高反”?
带着这些疑问 , 中新社记者24日跟随负责生产研制该列车电力“火车头”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称:中车株机)技术人员“添乘”体验 。
12点10分许 , D8982次复兴号列车缓缓从林芝站开行 。列车穿山跨江 , 平稳顺畅 。记者虽是第一次到西藏 , 坐在车上并未感到不适 , 车窗外“雪域江南”林芝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 。
作为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 , 拉林铁路全长435.48公里 , 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东南谷地 , 约90%的线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 , 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 , 相对高差约2500米 , 桥隧比高达75% 。
在如此复杂的高原环境下 , “高原绿巨人”如何避免“高反”?中车株机公司技术专家彭新平告诉记者 , 这得益于列车自带的一系列“黑科技”:
为适应低气压、雷暴环境 , 列车全身防雷设备 , 相当于穿上了“金钟罩”;
车外油漆、橡胶件等防紫外线、抗老化性能提升 , 车窗玻璃能阻挡周围环境中99%的紫外线 , 相当于穿上了“防晒衣”;
动车组关键系统加装了防寒和智能保温系统 , 使列车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也可以立即投入使用 , 相当于穿上了“防寒服”;
压力波保护装置 , 使动车组出入隧道时室内气压平稳 , 司乘人员无耳鸣等不适感 , 相当于穿上了“气密外衣” 。
初次进藏的记者之所以没有出现高反 , 则是因为列车采用弥散式和分布式结合的供氧方式 。
第一次乘坐高原动车前往拉萨的林芝市邮政局工作人员白玛占堆并不清楚这些看不见的“黑科技” 。在他看来 , 快捷、舒适的动车比汽车更加方便、舒适、安全 , 也让林芝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其65岁的母亲每年都要去拉萨看病一次 , 以后都会选择动车出行 。
15时51分许 , D8982次复兴号列车抵达拉萨站 。采用全球首创的高原“内燃+电力”双动力牵引模式的高原复兴号动车组 , 在此快速完成牵引动力切换 , 继续驶往日喀则 。
距离拉萨站不到2公里的拉萨整备基地 , 设有专门的“双源动集动车组检修库” 。中车株机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动车服务部经理孙建设告诉记者 , “高原绿巨人”每天大约晚上10点入库 , 随后要完成一系列严格、精细的“体检” , 确保列车第二天“健康”出库 。
当晚10时许 , 33岁的中车株机拉林铁路拉萨售后服务站站长易敏收到调度中心复兴号列车即将入库的信息后 , 便开始了长达6个小时的忙碌:协调各相关单位工位开展检修维护 , 确保所有故障异常处置不过夜 。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 开通一个月 , “高原绿巨人”也曾出现“高反”症状 。
运行期间 , 列车司机室的空调环境温度监测系统出现多次报警 。技术人员发现 , 拉林铁路上的桑珠岭隧道属于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罕见的高岩温隧道 , 岩温最高可近90℃ , 洞内环境温度最高也达56℃ 。
- 飞机空难黑匣子录音 已找到的黑匣子初判为舱音记录器评论
- 眉毛上长一块黑斑是什么原因 眉毛突然长出黑斑风水
- 绿化的草坪在哪里买 绿化草坪养护
- 网易黑猪肉哪里买 网易黑猪肉之后
- 民间风水奇谭暗夜 民间风水奇谭暗黑
- 黑纸扇的制作 黑纸扇制作
- 同仁堂1年6上质检黑榜
- 凤尾绿咬鹃
- 白蘑菇里面有一圈黑色 白蘑菇
- 苏州工业园区风水 相城区外资工厂绿化养护风水知识讲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