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四甲机场位置 海门四甲风水


冯荣光文/图

海门四甲机场位置 海门四甲风水

文章插图
蜀地史迹|川派古戏楼:移民文化大融合的神韵(上)
江安夕佳山黄氏庄园:不拘一格的廊厅戏楼
夕佳山庄园位于江安县南20余公里夕佳山镇,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最初为明末锡姓人家所建,故称锡家山 。
由湖北江夏迁徙入川的黄氏第一代始祖黄应江,也在此处择址建宅与锡家为邻,当时宅院规模并不大 。明末清初的战乱逐渐平息,川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
在清代中、晚期,四川各地兴起了文人私家大宅的建房高峰,如川西温江寿安镇著名大宅陈家桅杆、川东平昌白衣镇著名的吴氏府第等 。
清乾隆时,锡家因犯命案,举家搬迁,将宅院和田地卖与黄家 。清咸丰八年(1859),黄氏第八代黄学海,聘请川南著名工匠曾备儒主持重建锡家山 。
黄学海做过巴县、永宁(现叙永)、隆昌、富顺等地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在祖业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黄家宅院 。
黄学海深通儒、道之学,因此在宅院建筑布局上,将儒家哲理、道家玄妙与园林风水融为一体,奠定了民居基本规模 。
清光绪十五年(1889),黄氏第十代黄中美中了恩科举人,这一年主持修建了东西厢房、戏台、工字厅等 。
海门四甲机场位置 海门四甲风水

文章插图
夕佳山黄氏庄园廊厅戏楼
黄中美第三次修建庄园,最值得一说的是戏台 。光绪年间,川剧在四川己普及到巴蜀各地城乡,看川剧蔚然成风,尤其是川南自贡、宜宾一带许多乡镇都建有戏楼,至今江安县底蓬镇、江安县蟠龙镇、江安县桐梓镇禹王宫都还遗存有清代的古戏楼 。
江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黄中美继承了祖上这么大的家业,有雄厚的财力,加上恩科举人的文化实力,在扩建庄园时,就要体现他的与众不同 。
他喜欢川剧,还是票友,便将戏楼建在家里 。戏班子可以唱,票友也可以唱 。
从中客厅穿过工字厅,登上7级台阶,便是黄氏庄园的家庭戏台 。这是设计得十分精巧的建筑,利用自然地形,戏台由,5层条石压脚,7级台阶与工字厅相连,是中厅到上厅的廊道 。
7级台阶在清代是有规定的,必须是家族中有经过皇帝封赐的人物,方能这样修建 。同时,这也符合戏台的定制,戏台要有一定的视觉高度,台下才能看到台上的演出 。
海门四甲机场位置 海门四甲风水

文章插图
台口华板《白蛇传》雕塑
海门四甲机场位置 海门四甲风水

文章插图
台口华板《西厢记》雕塑
戏台台口左右华板上雕刻着戏剧故事《白蛇传》中的“船舟借伞”和《西厢记》中的“莺莺听琴”,人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 。台上悬挂“颂择九洲”匾,台前立柱上有一幅对联:“移影换形俨然君臣父子,假哭真笑表达离合悲欢”,构思精妙,立意深刻 。木格硬天花上彩绘着各种戏剧人物脸谱,烘托浓烈的戏剧氛围 。
戏台落地罩本是过厅柱间用来分隔空间的一种装饰,黄中美巧妙地将落地罩作为戏台的隔离 。放下软帘,演戏时作为演出的背景幕布,将前台、后台自然分隔开来 。
落地罩有很强的装饰功能,多用硬木制作,精细雕刻 。不同一般落地罩装饰,黄中美除了传统的纹饰,横批正中采用戏剧人物图案,雕刻手法精致绝伦 。
海门四甲机场位置 海门四甲风水

文章插图
落地罩上的戏剧雕塑
落地罩木雕装饰内容,有历史故事,如“黄道州发兵抗清”;有戏剧故事,如“别窑从军”;有的取材于唐诗的,如“寻隐者不遇”、“清明诗”等;有民间传说,如“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义”;有的采用谐音、象征手法表现美好意愿的传统图案,如“挂印封侯”、“富贵白头”、“路路通顺”等,有古建专家称其为“中国民间传统木雕之精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