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堂高过祖屋风水有什么影响吗( 二 )


我怀念老家的二层小阁楼 。木楼梯、木地板、木板壁、木梁椽,尤其是朝东的一溜木格子窗,深深地刻入了我的印记 。窗外是街镇连绵起伏的黑瓦屋脊,左侧能远眺到家乡著名的安阳山 。那里是年少的我时常独自发呆和遐想的空间,也是我与邻家小妹在板壁墙缝玩着塞纸条的密处 。我还把那一角当作了我童年心智启蒙的心灵之窗:冬日的暖阳里,母亲多半是在那里,给我讲述了一百零八将的故事、杨家将的故事;指点我阅读那时还极稀罕的外国文学,让我知道了莎士比亚和莫泊桑 。
老街、老家,虽然随着住户的逐步迁离,日渐破败,但格局一直保留到本世纪初 。我的祖屋乃至整个古老街镇的彻底毁坏,却是在地方上一次次不成熟的所谓“规划改造”中 。记得当初一纸通告,家乡小学操场扩建需拆老屋,人在外地的家人,思及故乡建设,念及小学曾是家中两代人的母校,故数百平米的祖产以白菜价被征用,亦无怨言,仅一万余元的款项实现了一次跨越沪苏鲁三地的父辈们的大聚会 。不曾想到的是,扩建后的小学没几年又被新的“规划”弃用,小学搬迁了,扩建的操场成了废旧机械的堆放场,长满了杂草,四处垃圾、尘土飞扬 。真是枉费了我们当初为支援家乡建设贡献祖产的一腔热情 。再后来,整条老街被拆毁,说是有规划要新建一个仿古建筑群,某开发商在建了几间不伦不类的房屋后,不知何故成了烂尾工程 。老街的废墟依然在风雨中残喘,却没了一丝生机 。如此不堪的境况,竟暗合了老家“陆墟”的古称,让我忆乡之愁,愁更愁!

门堂高过祖屋风水有什么影响吗

文章插图
略微可喜的是,家乡的整体面貌正日新月异地扩展、翻新 。撇开了那一隅,已由“陆区”更名为“阳山”的故里,俨然成了一座现代化小城 。尽管城镇建筑面貌、格局上无甚特色,但凭着阳山水蜜桃的越来越著名,其特色乡镇的标签已被广为认可 。
更令我欣慰的是,成就家乡特色根基的安阳山,在饱经岁月的沧桑和曾经的无度开采摧残后,她終以不容动摇的坚毅,又以千百年来不变的姿态,始终屹立在家乡,永久造福着家乡百姓 。
山还是那座山,山下桃花依然灿烂 。每每回到故里,我都要到山下转悠,偶尔拾级而上,寻觅山间洞穴路径、眺望故土的风貌:这里,曾是爸妈带领我们俩弟兄追逐登顶的小径;那里,曾经是我和伙伴们玩耍藏身的石洞山坳;那一片,尚能望见母校两株高耸的古银杏,昔日突兀在广袤田野的农中,如今已被成片建筑环绕;这一片,应该是小时候跟着姑婆走亲戚到过无数次的杨家村?当年裹着小脚的姑婆领着我,从街镇穿田埂、跨沟渠,感觉那么遥远的路,如今竟与街镇连成了片 。……
不变的山峦让我有了时空穿越的感觉 。
我对家乡的安阳山,心存感恩 。因为有了她,乡亲有了认同感,游子有了归属感;因为有了她,我的归家之路有了方向,我的乡愁得以抒怀 。
乡愁,包含了太多的人文情怀,乡愁,不只是怀旧、恋旧 。乡愁,何尝不是对故人的追思,对故土的念想;乡愁又何尝不是一种对历史的祭奠和传承!
当年,滥用“不破不立”的豪言壮语,砸烂了一个个“旧世界”,可叹一代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对国都的遗憾,一再地在四处被上行下效地蔓延、重演 。如今,这城那乡忽又大兴土木,建设起一条条新的“老街”,打造出一座座新“古镇”,且乐此不疲 。莫非是一种醒悟、赎罪?不禁让人叹息之余生出无限悲哀!
时代在前行,社会当进步,事实证明,历史遗存不会是历史进程的阻挡,只会是历史进程稳固的基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