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山指的是什么山 三山一水的风水




东北三山指的是什么山 三山一水的风水

文章插图
南屏街地面“小三山一水”装饰
昆明有大小两个“三山一水”,有网友称之为上佳风水 。就我这个不懂风水的人来讲,“风水”二字,神秘得很 。但它就真切存在着,不管天意还是人意,昆明就有两个三山一水 。
而三山一水又跟昆明城市格局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
先说小三山一水,指的是五华山、祖遍山、螺峰山,翠湖 。
螺峰山就是圆通山;五华山大家很熟悉;祖遍山在哪里?就在昆明市五华区华山东路以东大德寺双塔那里 。
东北三山指的是什么山 三山一水的风水

文章插图
小三山一水示意图
昆明的城市格局,南诏国、大理国、元朝与明朝清朝甚至民国是不同的,中心不在同一个位置 。
【东北三山指的是什么山 三山一水的风水】南诏国国王阁罗凤派其子凤迦异在昆明盘龙江东岸筑城,名为拓东城,中心在今拓东路一带 。“(公元)763年,阁罗凤巡视滇池地区,认为‘山河足以做藩屏,川陆可以养人民’,是定都筑城的理想地,765年命其子凤迦异筑拓东城,又称拓东节度城 。拓东城成为南诏的副都,”或“东都、上都、上京 。”“拓东城立为别都后,又设置了鄯阐府”,拓东城与鄯阐府同城 。(《昆明市志》第一分册,第一章建置第六节南诏置拓东节度)
“拓东城旧址,东至拓东路金汁河一带,西至今得胜桥,北止于今南太桥,南达今佴家湾以北 。”(《盘龙区志》第一编地理建置第二节建置沿革)
“(公元)937年,段氏建立大理国,仍以鄯阐为东都,鄯阐东府址在今威远街一带 。鄯阐府是大理政权八府之一 。” 权臣高氏被封为鄯阐侯,子孙世袭统治鄯阐府,至今最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存就是昆明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地藏寺尊胜经幢 。(《盘龙区志》第一编地理建置第二节建置沿革)
此时的鄯阐城已经扩展到盘龙江西部——跨过盘龙江了 。
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秋,忽必烈率元军“跨革囊”挺近云南高原,攻灭大理国,命大将兀良合台分兵占领鄯阐城,开始设置昆明千户两个,昆明作为地名正式使用 。至元十二年(1275)改鄯阐府为路,名为中庆路 。至元十三年(1276)起,设置云南行中书省,赛典赤成为首任平章政事,云南的统治中心由大理转到了中庆路昆明,昆明同时有多个称谓:鄯阐、鸭池、押赤、雅歧等 。
元朝中庆城范围比拓东城大得多,西过今五一路、鸡鸣桥一带,南到土桥,北止五华山麓,东以金汁河为界 。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太祖朱元璋派遣征南将军傅友德、副将军蓝玉、沐英率领三十万大军逆长江而上,十二月在曲靖白石江战役大败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司徒平章达里麻十万军队并活捉达里麻,同时进攻中庆城昆明,把匝剌瓦尔密投滇池自尽 。洪武十五年(1382)二月,攻下大理城,元朝大理段氏总管结束了使命 。
云南平定后,傅友德、蓝玉返回朝廷复命,太祖朱元璋留下养子沐英镇守云南,开启了沐氏家族镇滇280年的历史 。
洪武十五年(1382)至洪武二十二年(1390)年,一说为洪武十五年(1382)到洪武十九年(1386),沐英废弃元朝修筑的中庆城土城,扩其规模,把云南府城昆明修筑成砖城,并将圆通山纳入城内 。其四至为:东城墙,今之青年路;南城墙,今之南屏街、东风西路南段;北城墙,今之一二一大街;西城墙,今之东风西路西段 。
“明洪武十五年,建云南府,改筑砖城 。《南诏野史》云:‘广十里三百三十四步,共一千九百六十四丈 。其门,东咸化,西广远,南崇正,北保顺,东北永清,俗谓之小东门;西南洪润,俗谓之小西门,名皆与今异’” 。(《昆明县志》卷三·建置志第五 。戴絧孙辑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本 。成文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